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讲席(2/7)
其他的,交给我。”
宫门缓缓开启,金銮殿前,灯火辉煌。
登阳山之后的第五日,宫中忽传密旨,朱元璋以“修养”为由,暂避朝政三旬,由太子朱标暂代监国。
此令一出,朝野震动,百官面面相觑,许多人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如雷鸣。
这道圣旨,无疑是朱瀚推动的第一块棋。
而在圣旨颁布后的当夜,礼部尚书刘秉昌便在府中设宴,广邀各方士林名宿与朝中重臣,名为“话春论道”,实则探风问势。
朱瀚未至,但沈昊却被特别请名入席。
灯火辉映间,厅中座无虚席。
朱齐安亦在,只是面色略寒,不再似书院一战前意气风发。他未言语,只冷眼旁观。
刘秉昌举杯,笑道:“今日请诸公前来,不为他事,只为一问——太子监国,诸位以为可否?”
一语既出,厅中一时寂静。
有人低声咳嗽,有人抿酒不语。
朱齐安终是冷笑开口:“此等大事,岂可一纸密旨而定?太子年少,何以服众?”
沈昊淡淡开口:“太子年少,但心思沉稳。况监国三旬,又非登基称帝,诸位何必惊疑?”
“话虽如此,”对面一名老臣捋须摇头,
“国事如江,不容小觑。陛下既暂避朝政,便该有辅政之臣。若无人辅之,岂不任小子行事?”
沈昊微微一笑:“既有王爷在旁,众臣又在朝堂,若太子独断,诸公岂无言谏之力?”
“你说得轻巧。”朱齐安忽然一拍桌,
“你沈昊不过初入朝堂,却三次两次为太子鼓呼,谁知你是否借太子之名,行私谋之实?”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微变。
沈昊眼神如水,沉静非常:“若我有私谋,便不该出入士林,受人质问。我之所行,众目可见。若齐安公子有证,尽管举来。”
朱齐安一时语塞,却又冷笑:“你言之成理,我却不信你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