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七十三章(2/6)
非大将韩世忠等人英勇抗击,将金军赶出江南,国家恐怕早已覆灭。然而,赵构所担心的,却是战争胜利后,宋钦宗会被接回,从而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在岳飞计划攻打金军首都的关键时刻,他竟下令撤军,并与金朝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赵构以委曲求全的方式,换取他自己的偏安一隅,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内心软弱,遇到问题只会选择逃避。他不仅无法承担起肩上的重担,还不愿接纳贤臣的建议,甚至错杀无辜,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成为历史的笑柄。
《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强大的内心,正是在逆境中不断磨砺和锻炼而成的。就像一块生铁,如果不经历千锤百炼,注定无法成为坚韧的钢铁我们所受过的苦,经历过的伤,最终都会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坚强。因此,与其一味地逃避,不如放下心中的畏惧,勇敢地迎接挑战,或许就能成就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内心强大,方能百折不屈。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身处逆境时,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就能愈挫愈勇,百折不屈,最终战胜困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来到台湾初期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辈,既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也十分窘迫。无奈之下,他选择和几个老乡一起做船运生意,希望能借此改善生活。可他毕竟是一位书生,缺乏经商经验,不久公司就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由于运输不当,货物被烧毁,船只也所剩无几,最终亏损了近三千两黄金。一夜之间,南怀瑾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穷光蛋,生活陷入了绝境。他被迫搬迁到堆满垃圾的菜市场附近,靠捡拾菜叶充饥,饮用浑浊的脏水度日。但即使生活沦落至此,他也从未选择自暴自弃,而是积极面对困境。以后的日子里,他一边在喧闹的人群中笔耕不辍,坚持写作;一边照顾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夜里还要四处打零工,努力养家糊口。最终,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这两部佛学传世之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南怀瑾先生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他度过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让他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