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六十四章(4/7)
的!
实际上,复仇和违法扯在一起都是到了近现代才发生的事情,在更久远的时代,复仇一直都被认为具有正当性!
当你沉浸于某些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时,是否曾对某些坏人深恶痛绝,对主角的遭遇充满同情与共鸣?当好人历经艰难,最终战胜邪恶或突破重重阻碍时,你是否感到一种莫名的“爽”感?这背后的原因,往往与作品中的复仇因素密不可分。复仇,这一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原始正义的伸张,体现了人们对朴素正义的追求。正是这种深植于人心的正义感,使得复仇故事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因此,复仇文学作品广受读者喜爱,许多经典作品都包含复仇元素,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类正义斗争的原始实践,更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柔软、最隐秘的情感。
在很多故事中,复仇象征着原始正义的伸张。当故事中的坏人受到惩罚,而主角克服困难最终战胜邪恶时,人们会感受到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源于对正义的追求,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切尔·盖尔范德将复仇定义为“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受到伤害后的主动报复”。思想史上关于复仇的话题并不多见,但其实,复仇普遍存在且代价严重。例如,在美国,60%以上的校园枪击案和四分之一以上的炸弹案件都牵涉到复仇的渴望。虽然很少有人会公开承认赞成复仇,但人们显然喜欢听复仇的故事。
早期的哲学家更关注美德,认为复仇是一种非常消极的现象,仿佛代表着破坏性和反社会;但复仇不只有丑陋的那一面。
在中国早期史诗中,家庭与民族并不对立,家庭被视为氏族关系的延伸和扩展。中国的鬼灵复仇的来源是原始人的血族复仇和祖先崇拜,也是后者的变形及多样化延展。从中国古代复仇文化形成的原生态看,血族复仇将人类潜伏的原始攻击本能充分地宣泄出来,加以固化和强化,建构并增强了原始人个体与其族属整体的关系,成为早期集团必不可少的凝聚力。因此,在人类许多民族中,都存在着强大的复仇情结,成为一种时时浮现、恒久而稳定的集体无意识。
从血族复仇直接功能来看,其强固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