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资治通鉴(3/4)

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资治通鉴(3/4)

随时考核人才,随之增删人才,二十年来官家治理国家,一直如此兢兢业业。这殿上的屏风不知写下了多少官员的名字,所有熙宁元丰两制以上官员的名字,都曾出现在这屏风上。恰在此时,石得一躬身禀报:“崇福宫提举司马光进《资治通鉴》全帙三百卷。“话音未落,十六名紫衣内侍已鱼贯而入,楠木书匣累如赤城。石得一捧书上前,官家掀开首卷,但见“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数字,不由触动了心弦。官家看着满殿新修成的资治通鉴,心中百感交集。同时也有一个念头,为何这本资治通鉴修了二十载,司马光早不修,晚不修,非要在这时修成?以往官家手持资治通鉴看起,整整看了一个时辰。正好章亘替王震来侍直时,官家笑着对章亘道:“来得正好,司马学士的资治通鉴正好修成,卿可看过。”司马光在洛阳修书,达官贵人们都知道,文家富家都派人到司马光府上借来一观旁抄下来,所以章亘也是看过。章亘道:“臣母素仰温公史笔,曾托人誊抄建隆至开宝年间草稿。”“不过……”官家看向章直问道:“不过什么?”章亘道:“然臣愚见,牛僧孺弃维州之议,实有可商榷处。”历史上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要献城投唐,并建议乘机出兵以图大事。当时唐朝与吐蕃有盟约,牛僧孺反对李德裕所议言“中国御戎,守信为上”。不过大和四年吐蕃已违约攻唐。此时,唐已可不受盟约拘束。但牛僧孺还是做主将延州还给了吐蕃。官家听了章亘之言甚喜,熙宁元年时,他命种谔接受绥州党项守将投降,也因此在朝中染起轩然大波。当时司马光也是明确反对的,认为这会令宋朝与党项继续交恶。官家赞道:“卿言甚是。”官家心底对章亘更喜。官家道:“虽微瑕难掩琼琚之华。昔年朕为颖王时,曾以府库藏书尽赐司马君实。此《通鉴》列于户牖之间,较之荀悦《汉纪》更见经纬天地之才。”官家想到这里,忽然记起。熙宁三年官家欲授司马光枢密使时。司马光推辞道,陛下若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若陛下不然,臣终不敢受命。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退居西京时,司马光向自己进谏,为天下事,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言犹在耳,转瞬十五年已过。当年那个鬓角初霜的四十九岁谏臣,如今已是齿摇发落的老叟了。“石得一,传旨政事堂。“天子振袖而起,“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