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平凉州策(两更合一更)(4/7)
点头道:“只要有利国家,利百姓的事便去办。”
官家御殿。
章越首先出班道:“臣的奏疏已是连夜写好,今献平凉州策于陛下!”
官家为章越这奏疏等了一夜,现在一听这平凉州策的名字,就觉得很提气。
石得一给官家呈上后,官家当即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在熙河路实行编户齐民?”
章越道:“正是。”
“熙河路生番至少有两百万,若要平凉州,必须先全面动员熙河路。”
这就是范育向章越的献策。
熙河路迁移过去的汉民加上驻军,官吏,刺配的流囚至今不足三十万。
而经十年发展,熙河路的熟番已超过了五十万。熟番就是接受宋朝编户齐民,同时接受授田,可以随时募役为弓手或者直接编入宋军。
除了汉民和熟番外,还有近两百万的生番散居在山上,对宋朝而论熙河路那么大不可能全部控制,只要占据要点而已。
中间地带则是熟番和汉民杂居,至于山上和偏僻地方都是生番所居,生番仍是部落制,听调不听宣,平日下山与汉民做些贸易这些。
现在章越要让这些生番下山,接受编户齐民的政策,从此成为大宋的臣民。
如果说之前是屯田方式,招募了部分熟番。那么现在通过开垦棉田,章越以商业运作的模样,由熟番出面招募生番下山耕作,朝廷许诺对棉田收购的利润,再贩卖给秦州的纺织商和染布商,赚取差价。
这些事由方才章越与王珪所言的新设立商号完成,也是由朝廷与当地番汉持股。以目前而论,整个陕西路及青唐,回鹘,党项对棉布都是积蓄。
只要有原棉的稳定产出,再通过棉布卖出。
朝廷控制生产资料卖给商家几乎零风险,这是一条稳赚不赔的生意。
眼下世界上棉花有四大种类,陆地棉,海岛棉,木棉和草棉花。
目前大宋的棉花,岭南和两淮一带多为木棉树所出,陕西路所种则为草棉和木棉兼有,无论草棉还是木棉,产量还是低了一些,纤维也不够白,不够长。
而现在广泛应用于棉纺织业的陆地棉,原产地是在墨西哥,要到十九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