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时代(1/5)

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时代(1/5)

    鄜延路的首州,延州城。作为与西夏议和的大臣吕公著如今身在延州城中,与西夏使者大臣李清商量。在谈判之中,所有西夏使节都必须承认,吕公著是一位真正诚信可信之君子。他风度翩翩令人倍生好感。在吕公著与李秉常的书信往来之中,令西夏国君也相信对方是一位诚实可信的君子。李秉常在书信之中,还推崇吕公著为今之周公。吕公著歉然而不受,如此反而令李秉常和李清更加敬佩。双方使者在吕公著和李清面前草拟文书,这文书是以宋夏文字书写,最后成为正式国书。吕公著对李清道:“若是能达成和议,从此两家罢兵,令彼此百姓不再填于沟壑之中,真是功德无量。”李清心道,若是当初要不是梁乙埋反对,自己割让定难五州给宋朝,两边的战事早就结束。如今五州减去了三州,却也合情合理。譬如绥州大半本就为大宋所据,说是三州实为两州。李清道:“之前边衅皆系梁乙埋而起,令两家失和,坏了多少军马。今梁乙埋一去,方是百姓之福。”“吾主一直崇慕宋礼,只盼以后两家再无纠葛,永为世好。”一旁范祖禹道:“当初我与章丞相在太学同窗时,听他说过一句战争只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手段。”“对于此言我如今深以为然。”李清一听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梁太后,梁乙埋之前党项制,内部好似养蛊般,斗争非常激烈。而李秉常,李清推行儒家,以及辽国不约而同地采取这等意识形态,说明维持国势从对外扩展转向对内稳定。党项发觉扩张不下去了,转而用儒治国。这是李秉常与梁乙埋,梁太后之间最大的矛盾,也是李秉常议和目的。李清知道范祖禹眼下之言道:“章公乃大宋最深谋远虑之人,没料到你是他太学同窗,值得李某敬佩。”范祖禹道:“不敢当。”两边使者将国书签订,李清吕公著各自在国书签下了自己名字。李清对吕公著诚挚地道:“真盼两家能从此罢兵,不再言武。”吕公著道:“天子仁德,视四海如一家,只要党项不再挑起边衅,两家必能和好。”在场宋夏使臣无比大喜。李清道:“咱们这就办交割三州土地之事。”吕公著依旧淡淡地道:“好的。”他遥遥望向远方,眼眸中有几分湿润。……延和殿上。昔日此殿上王安石与司马光有一场经典的辩论,其中围绕着郊赐要不要发下去,进行了一场争执。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横征暴敛。王安石则举出了桑弘羊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