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九百九十七章 韩绛回京(两更合一更)(2/6)

九百九十七章 韩绛回京(两更合一更)(2/6)

意思,你们这些儒者搞得太玄乎了,无论是子思尽其心,还是孟子的尽其性,说到底都是解放人性。解放人性这等事,还需要人教?这跟读书多读书少有什么关系?反而越是了得人物,越容易被欲望和教条所蒙蔽驱使。苏辙,秦观,晁补之闻言尽是释然。章越道:“要学孟子,不可不学中庸,学中庸,则不可不知孟子,昔韩非言儒家八派有子思之儒,孟子之儒实误也。”“荀子言子思,孟子乃一脉相承,司马迁亦言孟子乃子思一派传人。”后世将子思孟子二者并称为思孟学派。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从这一脉而出。不仅如此王安石也非常推崇子思,孟子。当看了章越给他‘孟子也言利’之书后,王安石离开汴京时给章越回信,让他孟子注释写好后,先给他王安石过目(中庸早已看过)。学问之道说到底是求其放心之道。不仅自己要放心,别人也要放心。你为政后要办什么?有的人一看中庸,以为不过是【和稀泥】理论,当下放心,所以才要【必也正名】。章越道:“无论是中庸,孟子都要扣住一个【诚】字,中庸有言‘至诚如神’,若何事何时都能主观合乎客观,那简直如同神明一般。”“夏尚忠,殷尚鬼,周尚文。夏殷周各有一朝之‘统’。但周公之后‘敬德’之论,已是衰微。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经过五季流乱后,我以为诚字可一震道统。”苏辙皆起身道:“我等遵章公之命矣!”苏辙道:“相公所见极高明。中庸为三代之后孔子未完之言,圣人之道始于中庸。我以为相公所言【中】就是即【性】,所谓尽其性。放在治国上,修身上,就是让百姓为所想为之事。”章越闻言大喜,要不怎么说苏辙的政治水平和经学水平高于苏轼。如今有苏辙用命,章越放弃了召二程进京主持经义局的打算。章越对苏辙道:“子由,真乃奇才!”“但你要切记尽其性,不是由其性,不然便是乡愿,为德之贼也!”苏辙道:“辙省得。”……当知道韩绛拜相诏令时,邓绾呆立了半晌。其子邓洵仁,邓洵武看着邓绾都不明所以。“大人!”邓绾回过神来,抚了抚满头白发坐下。邓洵仁道:“坊间传闻章三要拜集贤相,如今留任参政,这是好事啊!为何大人如此不喜?”邓绾道:“章三拜集贤相,我还能为此好官两三年,他今留任参政,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说到这里邓绾顿了顿:“吾危矣!”邓洵仁,邓洵武对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