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两百五十二章 赋题(3/4)

两百五十二章 赋题(3/4)

一直在变化中。在唐朝至宋朝嘉祐年以前,赋的格式是被限制。如官韵限八字,赋有八段如何写,如何转韵,如何牵扯都是有规矩。更严苛些的考官还要‘四平四仄’,如出现‘五平三仄’这等是降一等的。谈及诗赋范文当属《木鸡赋》,以‘至此无敌,故能先鸣’为韵,以‘平仄平仄,平仄平仄‘的格式写下来。在嘉祐以前,任何考生学赋大多先生都要拿这一篇科场范文来讲。不过改变在欧阳修主持科举之后。欧阳修提倡崇文之道,对于‘声律之病’尤为痛恨。故而欧阳修主张赋文体可以平实如信笺,最重要是言之有物。嘉祐二年时,他将这一改革运用到那一年的省试中。结果考完以后,欧阳修遭到太学生们的围攻。不过事实证明欧阳修的正确,嘉祐二年的一榜进士含金量是科举一千年来之冠。到了嘉祐四年,欧阳修为殿试主考官再度坚持这一衡文标准。如今到了嘉祐六年,王珪出为主考官。王珪与欧阳修在嘉祐二年时共同主持过省试,而且还是欧阳修的铁杆政治盟友,必然还是坚定支持欧阳修的。故而章越在考前就衡量过,能写出‘平仄平仄平仄平仄’这样四平四仄韵格写赋当然是最好。但在考场上很难写出包含平仄,字韵,且雄辩,说理透彻的文章,三者实难完全兼顾。若完全兼顾,写出一篇如木鸡那真是牛人中的牛人了。所以对章越而言,就必须有所取舍,甚至退而求次。抛弃四平四仄,选择字韵,说理,以三者取二作省试赋。当然嘉祐以前的文风,就是选择平仄,韵,而不讲说理,如此就和刘几一般碰得头破血流了。当然不信邪的考生哪都有,但需知鸡蛋是撞不过石头的,刘几再牛如今不也改名叫刘辉了吗?当即赋题被人举在牌上。赋题名《金在镕赋》。赋韵为’金在良治,求铸成器‘。章越看了题目知道题出自汉书董仲舒,原文是‘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镕,唯冶者之所铸’。整篇题目议论这篇‘金之在镕‘之意。此题令章越大出意料之外,一般赋题以出自六经为准,其次才是正史。这道题目出得有些偏,不过尽管有些偏,但赋题却是很好理解,没读过汉书董仲舒传也是写出一二道理。之后是赋韵‘金在良治,求铸成器’。这赋韵是官方给出的。整篇赋要分成八段。第一段以‘金’字为律,第二段以‘在’字为韵,最后第八段以‘器’字为收尾。题目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