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明明是我先看中的人才(3/4)
难免。
瞧那妻子瘦的不成人样,怕是仅凭男子一人,难以抢到一家四口的吃食。
即使下发身份牌,也会遭暴力哄抢,弱肉强食,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林知夏让宋大好生处理,她回到签押房。
流民吃食不解决,这类盗抢就无法杜绝。
在定远县任县令时,她用每月俸禄开设善堂,在初期也曾遇到过难缠的老人。
明明家境优渥,偏要争那一口免费吃食。
想到此,她思虑一番,提笔写下自己的建议。
不若设置老弱妇孺专属粥棚,青壮力另外统计安排。
林知夏还记得,她刚到汴京时,外城内涝的情形,那时水深及腰。
这种时候,可以组织流民中的青壮年进行清淤重筑,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和酬金,减少对粥棚的依赖。
如今巡军和皇城司的人,主要任务都放在缉拿盗贼身上。
若要行此计,必须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林知夏灵机一动,汴京城内私塾学堂不知凡几,这些读书人未来都是要为朝廷效力的。
不若令汴京众多私塾书院自行举荐学子,分管不同粥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学子们代表着私塾的声誉,相信那些先生自会慎重挑选。
此事于学子书院,都是扬名的良机,这么多双眼睛盯着,相信他们必会慎重对待。
而且,这些学子家境皆不会太差,或许还能得到一些额外的资助,减轻国库负担。
林知夏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她写完后,直接去了后衙,将建议呈给孟俞。
孟俞正欲离府前往粥棚,这些日子施粥时,他天天都在那守着。
看到林知夏给的建议,尤其是最后一句,不禁暗笑。
他目光落在林知夏那身独属于皇城司的玄袍上,忍不住惋惜懊恼。
这明明是他相中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