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长安醒了(2/4)
新过来的景寻简单交流,把城门的位置让给了景寻,自己却带着部下,躲到城墙的阴影里,枪上膛,静静的注视着城门进出的人员和景寻所带的这一小队兵卒。
实际上,底层的官吏兵卒,谈不上对大汉皇朝的忠诚,董翳去了京兆府,出示了由皇后、丞相用印的诏令,士兵毙掉了敢于质疑董翳的京兆尹,整个京兆府就被轻松的拿下。
印信就代表体制。没有人关心盖印的是不是皇后和丞相本人,你只要能带着有印信的诏令来,能出示京兆尹的印信,你就是京兆尹。如果你能干掉原来的官员,剩下的人也没有不服从你的理由。
不过是一份工作,没必要投入那么多感情。
京兆府是一个运作很严密的衙门,触角几乎伸展到城中各个角落。至于人员,董翳拿着名单一个一个对,查清楚各个岗位上人的出身,属吏如果是咸阳和关中本地人,就可以大胆任用。不是关中的就要思量一下,如果属吏是淮泗一带甚至是丰县沛县的,那就完全不能用,先让他停职等待进一步考核。
倒不能说淮泗的人就不行,只不过非常时期,只能用这样一刀切的方法来识别一下,避免风险。
不得不说,一旦动用了这样的思维,董翳做起事来就很简单,效率也高的不得了,一个早上就已经把京兆府的工作理顺,又从咸阳人中找了几个自始皇帝期间就在京兆衙门任职的老吏来给自己做佐辅,一个上午,董翳就牢牢控制了京兆府和长安城。
董翳这种从始皇帝时期就混官场的人,其实很有一套。无论是当官做事,还是乱世保命,都有一套。
收到董翳已经掌控京兆府的消息,扶苏舒了一口气。就带着蒙恬、张诚、钟离眜往天牢走去。
萧何修建长安城,倒是没忘记修建牢狱。城中有廷尉狱、都司空狱、若卢狱,宫中还有掖庭狱。
理论上,这些公卿彻侯是应该在廷尉狱关押的,但是因为巨变发生在宫中,也因为当时还不确定对长安城的控制程度,就把这些大人物关押在了宫中的掖庭狱——这里是关押宫中太监宫女的地方,和大人物们的身份不太相称,说起来是有点委屈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