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楚歌(2/4)

着向各个军帐传项王号令,渐渐的,整个楚营寂静无声。



    然而歌声依然飘飘渺渺的响着,一忽儿在东,一忽儿在西。



    这是楚歌。



    各地有各地的语音,各地有各地的音乐。韩信军中齐人为主,彭越军中梁人为主,刘邦军中更多的是秦人和赵魏人,曲调语音,都和楚音相差很远。



    只有西楚的军队才有大量楚人,所以军寨之外楚音响起,勾起了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才在这月夜应和。



    张良在望楼之上,唆唇吹着排箫。排箫的声音苍凉幽咽,在夜色中传得很远。



    其实汉军中也是有楚人的。刘邦起家的沛县就属于楚地,追随刘邦骑兵的一批将相,都算是楚人,刘邦自己平素也很喜欢楚歌。



    所以当张良出主意,说趁着夜色唱楚歌的时候,刘邦甚至送了一批沛县的老兵,到齐王的营地里开始了合唱。



    张良少年周游天下,刺杀始皇帝避祸的时候,也在吴楚之地藏身很久,自然习得了楚歌,所以亲自登台吹箫应和,指挥起这些老兵。



    楚歌悠扬,在整个战场响起,一时各个军营都有人随着这曲调唱起来。



    远在后军的刘邦,也走出自己的王帐,拔出腰间的剑,在夜色之中弹剑高歌。



    ……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



    一曲湘夫人,让刘邦唱的慷慨壮烈。



    歌是同一首歌,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唱起来,情调自然不同。



    汉军老兵唱起来,思乡的情绪之下,还有几分欢愉……已经完成对楚军的合围,眼下就是最后一战。自己这些人离乡背井,百战余生。终于要结束这场战争,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而在楚军军营中,应和的这些楚兵,心情就只有幽怨哀伤,一样的明月挂在天上,照耀自己也照耀故乡,可是自己百战余生,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