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其他类型> 大明神探1546> 第二百七十八章 确定严嵩的执政方向(1/4)

第二百七十八章 确定严嵩的执政方向(1/4)

    “收河套?”严嵩接过奏疏,看了一段,就扬起了眉头。河套地区自古以来是战略要地,三面环黄河,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但凡草原部落的骑兵能以此为基地的,都可迅速南下侵扰陕西、山西。如今大明的京师又在北方,更可以直接威胁京师。而明军若能控制河套,则可依托阴山、贺兰山构筑防线,使蒙古骑兵难以突破,大幅降低北方边防的压力。当然,河套原本就该在大明的统治范围内,但很可惜,在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当上皇帝时,鞑靼部三大首领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也于这一时期争相进入河套平原,侵夺了其控制权。等到宪宗继位,希望将河套平原从蒙古人手中夺了回来,发动“剿套”行动,可惜雷声大雨点小,军队腐败堕落的问题愈发凸显,对蒙古人屡屡侵边的举动根本无能为力。再到武宗继位,御驾亲征和小王子达延汗(存疑)干了一仗,即著名的应州之战,那场战役的胜负暂且不提,但也并没有遏制蒙古部落对于河套的侵蚀。等到了如今的嘉靖年间,河套地区的控制权,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才有了后来总督三边的侍郎曾铣,请求收复河套地区的前提条件。而那也成了夏言和曾铣的死局。痛下杀手的,正是严嵩。当然现在的夏言,已经不被严嵩放在眼中,曾铣更未出头,海玥却已经提出了这个概念。“收……”严嵩十分敏锐,重点不在河套上,反倒揣摩这个收字。一个本该是大明版图的关键战略要地,却要用“收”的字眼,传扬出去,责任在谁?英宗?孝宗?武宗?一个都脱不开干系。罪魁祸首其实是去瓦剌留学的英宗,但相比起来,离得更近的孝宗和武宗,似乎担责更大。所以现在嘉靖朝如果能收回河套,驱赶走上面盘踞的鞑子,更像是解决前两任留下的祸端。严嵩清楚,或许是因为曾经被按着头,险些认了孝宗为生父,当今陛下对于孝宗完全没有好感。同样对传皇位给自己的武宗,也不会有感激,嘉靖新政最初的口号,就是拨乱反正,一改武宗朝的弊端。收河套。且不说其战略价值,但从情感方面来看,天子一定是会大感兴趣的。然而严嵩稍作沉吟,眉头微皱,指节在案几上轻轻叩击数下,缓缓地道:“交趾新附,疮痍未复,若再兴兵戈,只怕国库空虚,百姓疲敝啊!”海玥很欣慰,能从眼前这位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严嵩,是一位有底线的首辅。如果是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