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通过考验(2/4)
日交谈之时。案上茶盏的水面晃开细纹,倒映出紧抿的唇线,陆炳缓缓开口:“明威,可是案情又有进展了?”海玥道:“确实多了不少线索,但我邀文孚来此,不是为了那些,而是有一个问题,如今坐镇锦衣卫的,仍然只有王都指挥与令尊么?”陆炳一怔:“是啊!”海玥道:“孙佥事呢?”“孙维贤?”陆炳奇道:“他此前下了江南,催逼涉案的地方商贾,不是近来才回京复命吗?”天子南巡之际,孙维贤正好奉命从江南回京,这其中海玥还出了一份力,不然瞧着严嵩的意思,是真准备过河拆桥的。不过就算孙维贤回京复命,也赶不上南巡了,所以陆炳颇为不解。“原先确实如此,但湖广离南直隶不远,若是相招的话,算一算日子,也该到了。”海玥道:“除了孙佥事外,其余的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和镇抚使,都未相招?”“没有!”陆炳终于听明白了,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地道:“明威是觉得,陛下不再信任先生了?”“不!”海玥摇头:“距离王都指挥回归已经过去了这么久,陛下却未召集其余的锦衣卫高层,恰恰证明,他是极其信任王都指挥的!”锦衣卫系统里面的核心领导层,主要是五位堂上官,一名指挥使、两名指挥同知、两名指挥佥事,有时候北镇抚使的权力也极大,甚至超过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如今这个时期,锦衣卫高层的实权人物并不多,像陆炳父亲陆松这样的潜邸旧臣,固然得天子亲近,但由于身体原因和自身原因,并不能有效的掌权,更偏向于虚职。所以前有萧震,后有孙维贤,立下两个山头。这两位实权指挥佥事,正是限制都指挥使王佐的存在。嘉靖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帝,哪怕再君臣相得,也必在其身侧安插制衡之人,唯有如此,这位多疑的君主方能稍觉心安。海玥觉得,如此行事作风,半数是帝王权术使然,半数是源于少年登基时的阴影。当年杨廷和一党几欲架空幼主的情形,显然在这位藩王入继大统的天子心中,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正是这份畸形的君臣相处之道,使得嘉靖朝的首辅更迭总带着几分血腥气息。后来者欲登相位,必得将前任彻底扳倒,仿佛这不是寻常的朝堂更替,倒像是江湖仇杀一般。严嵩取代夏言,徐阶取代严嵩,莫不如是。朝堂之上,永远在上演着新旧更迭的残酷戏码。如今的嘉靖还年轻,还有人性,可行事作风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所以这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