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6章(2/3)

   只能在自家房前屋后,院子里。

    就这还得扎个篱笆圈起来,免得被伤到。

    一个作物好不好,种它的老百姓知道。

    华夏数千年历史中,老百姓对粮食产量的关注,从来都是安全,而非利益。

    蛮夷眼中,小麦、水稻都是“谷物”,是商品属性。

    华夏五千年,五谷从来都是“粮食”,是生存属性。

    只是到了某些专家嘴里,就成了“商品粮”,颇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对老百姓而言,每一种作物都是救命的,都是保证自己不被饿死的。

    只要皮实,容易成活,扛得住大灾大难,那就是好作物。

    至于专家说的什么什么亩产千斤、万斤。

    老百姓只当听屁了。

    大灾一来颗粒无收,大难一到青黄不接。

    这种东西有什么用?

    实验室的产量,做不得数。

    田间地头的产量才是真。

    土地庙磕头得来的粮食,生长快、易成活,没什么病虫害。

    最主要的,产量高。

    那是真的高啊。

    老农民都吓住了。

    不光是他们,同村的其他人也都过来看稀罕。

    在岳川精心设计下,每个村子被“选中”的人都只有一个。

    这些人都成了所在村的焦点。

    他们种植新作物的“试验田”也成了全村的希望。

    “嘶……这半分地就收了一百多斤,这要是一亩地,岂不得收两千斤?”

    “是啊,平常麦穗两歧就是丰年的好兆头了,可是这里的麦穗,有十几个啊。”

    “不愧是土地公赏赐的好东西啊。”

    “可是,为什么赏给了大牛呢?我平常也没少磕头啊。”

    “准定是大牛心比你诚。”

    众人都没再说话了。

    为什么被选中的是大牛而非自己,这事情只有自己知道。

    只是,人们心中都暗下决心,以后自己要更加虔诚,争取下次也得到土地公的赏赐。

    “不对啊,我们想要麦种,找大牛就是啊。”

    “对啊,这一百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