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8章(3/4)

,湿热多雨,这种气候既不利于盐的生产,又不利于盐的运输。

    所以,楚国一直很渴望“出海口”。

    不是为了大航海,单纯就是为了海盐。

    丹阳百姓虽然没什么大眼界、大格局,但他们都明白盐的利润。

    “咕咚!”

    又是一群“咕咚”声。

    “前辈,您的意思是说,这个东西可以变成盐?”

    “前辈,您真有这种神奇的法子吗?”

    “前辈您说,需要什么!”

    众人神情激动,语气亢奋。

    就连子申也双拳紧攥。

    如果自己有盐,必定能成为楚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子。

    假如楚国有盐,必定能成为天下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

    然而,在众人渴望、期盼、憧憬的目光中,岳川缓缓摇头。

    “不,我没法把它变成盐。”

    仿佛铁锤砸在鸡蛋上,丹阳百姓的美梦瞬间破碎。

    如果不是岳川地位崇高,子申一直对岳川毕恭毕敬,这会儿估计有人骂出脏字了。

    “为什么要变成盐呢?这东西比盐贵重多了!”

    岳川脑海中浮现出《天工开物·作咸》中的记载:大自然有风、暑、湿、燥、寒这五气,导致产生辛、酸、甘、苦、咸这五味。人体需要的五味中,辛、酸、甘、苦这四味长期没有都不会引发什么问题,唯独咸味只要十天半月没有,人就会打不起精神,甚至手无缚鸡之力。

    也正因此,人需要盐,离不开盐。

    但宋应星这篇文章有地域局限性,他只写了中原地区,没有涉及湘赣、巴蜀、云贵等地。

    中原百姓风暑湿燥寒不严重,有盐就行了。

    而湘赣、巴蜀、云贵等地,光有盐不够,还得靠辣椒祛除体内的湿热等。

    中原百姓十天半个月不吃盐打不起精神。

    湘赣巴蜀等地,一天不吃辣就浑身难受。

    中原百姓吃辣多了两头受罪,湘赣、巴蜀、云贵百姓多吃辣浑身巴适。

    这也有了俗语中:辣不怕、怕不辣、不怕辣。

    子申以及丹阳百姓根本不知道辣椒在后世的影响,更不知道辣椒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