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3/4)

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18篇,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这个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与西方那种破坏生态、牺牲环境的工业工艺截然不同。

    最终,岳川摇了摇头,放弃了单独成书的打算,而是把《天工开物》内容也都编入《齐民要术》。

    岳川对整本书的大纲再次调整。

    上部,是农业篇。

    讲述的是耕作种植,农林牧副。

    下部,是工业篇。

    讲述的是百工生产细节、技巧。

    岳川把自己记忆中的种种技术一股脑放出来,可即便如此,工业篇依旧是超前的作品了。

    合上大纲,岳川心中蓦地浮现出一个恶趣味想法。

    琅琊人要祭拜自己,供奉自己,给自己建庙立祠。

    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人”,自己的著作的《齐民要术》就是“圣贤书”。

    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发展、社会进步,这本书也会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因为《齐民要术》紧贴生活和生产,读圣贤书的过程少不了劳作。

    不出意外的话,今后“读书人”既是农民,又是工人。

    所以,会不会有读书人心血来潮,把农民的镰刀和工人的锤子合到一起?

    岳川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随即奋笔疾书,开始按照大纲的规划疯狂码字。

    另一边,葛氏、云氏等大小家族共聚一堂,商量立庙的事情。

    “诸位,圣人今日能在琅琊讲学,明日就能在其他地方讲学。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为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