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3/4)

族的承认。

    所以说,赵无恤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赵氏,是赵氏孤儿的曾孙。

    他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活的很好。

    至少衣食无忧,而且拥有读书、受教育的资格。

    晋国与姜国临近,姜国的许多新东西也第一时间出现在晋国上流社会。

    比如纸,以及纸书。

    赵氏也弄到了成套的《大侠姜十三》彩绘插图版本,这东西在家族中十分受欢迎,每一本都受欢迎。

    地位高的叔伯们可以先看,看完之后才轮到小辈们。

    嫡子们先全套的看,到了后面就是一人一本同时看。

    地位高的可以从第一本到第二本,按着顺序看,地位低的可以从后往前看,或者从中间往两边随缘看。

    至于赵无恤这种戎狄之子,压根就没有看《大侠姜十三》的机会。

    反倒《论语》这种纯文字的书,因为借阅的人不多,赵无恤才有机会借阅到。

    与出身不凡,生来拥有一切的嫡子们不同,赵无恤这种连庶子都算不上的戎狄之子,想要出头就必须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嫡子们可以每天在家主面前晃悠,有亲娘吹耳旁风,再加上一堆门客、家臣出谋划策,只要随随便便表现一下,就能增光添彩。

    而赵无恤,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到生父的机会。

    可即便如此,赵无恤依旧没有躺平摆烂。

    他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

    不仅是武艺,还有文字,以及耕田、放牧、营造等技巧。

    并不是对赵氏家主有什么想法,而是希望成年之后,能够从家族得到一些资源,外出开拓。

    或者是一些钱粮,或者是一些兵甲。

    即便生父不喜自己,也能跟继承家主之位的嫡系兄长搞好关系,凭借才能获取重视。

    怀着对知识的敬畏,赵无恤翻开《论语》,一字一句仔细咀嚼。

    姜国的文字,赵无恤上不认识的。

    倒不是赵无恤目不识丁,相反,他通晓多国文字。

    纯粹是因为姜国太小了,没有学习的必要。

    但是《论语》还有大周文字版本,这个阅读起来毫无困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