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晋庭汉裔> 第三十二章 密诏风波(2/6)

第三十二章 密诏风波(2/6)

想法。

    “臣受重任,蕃卫方岳,见冏所行,实怀激忿。即日翊军校尉李含乘驿密至,宣腾诏旨。臣伏读感切,五情若灼。《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冏拥强兵,树置私党,权官要职,莫非腹心。虽复重责之诛,恐不义服。今辄勒兵,精卒十万,与州征并协忠义,共会洛阳。”

    第三段话锋一转,表示这并不是河间王的编造,而是他的心腹李含,自洛阳带了天子的密诏回来的。他将以十万精兵,号召天下义士共讨司马冏。

    “骠骑将军长沙王乂,同奋忠诚,废冏还第。有不顺命,军法从事。成都王颖明德茂亲,功高勋重,往岁去就,允合众望,宜为宰辅,代冏阿衡之任。”

    最后一段是最要命的,李含特地点出来,长沙王司马乂与成都王司马颖,皆是河间王同党。几人蓄谋已久,就连事成之后的分赃都已定下。

    一篇读罢,刘羡已是满脸苦笑,他对傅畅等人道:“李世容真是好算计,我竟然反应慢了一步!”

    直到李含出逃,刘羡才终于明白李含入洛的目的。这一年来,李含不断地在洛阳煽风点火,所为不是其他,就是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获得讨伐司马冏的大义。

    河间王虽然有精卒良将,但他到底是赵王党羽出身。在政治旗号上,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首倡义旗的司马冏相匹敌。一旦司马冏用朝廷的名义征讨关中,关中官员势必彷徨不定,难以死命效力。

    而李含不仅拉拢了成都王,而且天才般地进行了一番入洛表演,就将政治舆论上的劣势翻转了!

    这就好比一首绝妙的曲子。煽动民间舆论,指责司马冏施政有亏,是前奏;串联东莱王造反,实则毁坏司马冏的忠孝之名,是铺垫;佯作与司马冏斗争,暗地里拉拢司马颖,是过渡。等这一切都准备好后,李含出其不意地入洛,以身犯险,再在与司马乂进行一次无法说清的谈话后,忽然离开洛阳,声称有密诏征讨司马冏。

    此前的所有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封所谓的密诏。

    虽然李含并没有说,这封密诏是从哪里来的。但任谁都不得不相信,这封密诏是确有其事。否则,他为什么会在面见长沙王后,突然离去呢?又为什么,河间王不推举自己为宰辅,而要推举成都王呢?

    在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