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王豹献裂国表(4/6)
是无法改变的死局,那何必还留在洛阳?不如干脆效仿周代的先例,强令洛阳的所有宗王归国,不再担任任何朝职,然后将整个国家一分为二,由成都王统领河北,齐王统领河南,互不统属。然后齐王迁都于许昌,或者宛城。
这个策略的核心则可拆分成三条建议。
第一条,是令诸侯王归国。
当今洛阳的乱局,其实有大半是因为宗室王公聚集在洛阳,他们既有自己的封国,能够招纳人才,设立私军,但同时又在洛阳担任要职。而王公又有法外治权,这样一来,洛阳的政局就变得错综复杂,暗中大量滋生阴谋,根本无法保证和平。
因此,想要彻底地根绝这种隐患,就要令所有诸侯王公回归封国,他们不能在朝堂上发声,那新政改革,便不会再有这么多顾忌了。
第二条,是迁都。
当国家一统时,洛阳位于天下之中,为了行政效率,洛阳是天然的首都之选。但如今国家的统一名存实亡,事实上已经分为三份:河北、河南、关中。那洛阳便从首都变成了前线,里面还有各方不服从的势力,再待在这里,显然是不明智的。
相较之下,迁都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王豹认为,回到许昌,或者以宛城为首都,就不会再有这种烦恼。反而可以完全掌控南中国,官员也都是听命于大司马府的自己人。
第三条,则是裂土封伯。
王豹的意思,是干脆彻底将天子与百官傀儡化,就如同东周一般,每年给他们发一些贡奉,成为名义上的朝堂。而后齐王承认现状,封成都王为北州伯,自封为南州伯。如此一来,司马冏成为了整个南中国的事实主宰,只要在南面积蓄实力,修养生息,长此以往,必然能够获取最后的胜利。
这三条策略可谓是相辅相成,一旦实施,必将从内而外彻底地改造帝国。哪怕是建国以来,晋武帝的所有行政举措,都比不上王豹的这篇文表,难怪董艾称之为大胆。
董艾阅读完后,第一时间不敢置喙,先是沉思良久,而后抬头问司马冏道:“恕我直言,大司马,这篇文表,一旦要实行下去,得罪的人恐怕数以万计,您能下这样的决心吗?”
不难理解董艾的疑问,这样的建议,既然对司马冏有百利而无一害,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