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风流俏佳人> 第719章 监军夺权(6/8)

第719章 监军夺权(6/8)

述南诏治理方略、未来规划,更将朱雀卫内部派系剖析得清清楚楚。



    此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先是将李溟打下的南诏故地直接纳入朝廷行政序列,划为云南路,设府置州,从法理上断绝了她裂土自守的可能。



    再一招釜底抽薪,将朱雀卫将士家眷尽数迁往富庶的两浙路,授田安家,使将士们有了后顾之忧,家眷成了朝廷最有力的人质。



    最妙的是,以发放积欠军饷和新饷为引子,直接确立监军掌管钱粮、点验兵籍的核心权力。



    要发饷,就得有名册、有兵籍、有功劳簿。



    七公主若敢在名册上动手脚或阻挠点验,那就是公然克扣军饷,站在了全体士兵的对立面。



    这一手,将监军与七公主的矛盾,巧妙地转化成了士兵与支持七公主的少数将领之间的矛盾。



    当真是算无遗策,妙到毫巅。



    更令张肃钦佩的是,杨炯竟敢提前三个月就停了朱雀卫的军饷。他仿佛算准了李溟绝不会坐以待毙,必会加快攻势,在南诏故地四处“打草谷”以补军需。



    这三个月,既让士兵们对朝廷的积怨和对军饷的渴望累积到了顶点,也让李溟的部队因劫掠而疲敝,更让李溟治下的新占领区民怨沸腾,反抗四起。



    如此,自己这位带着“及时雨”般军饷和家眷安置喜讯的监军一到,才能产生如此天崩地裂般的效果。



    难道说,从停饷那一刻起,杨炯就已经在布局今日分割七公主兵权之事?



    这份深谋远虑,这份对人心、对时局的精准拿捏,简直如鬼神莫测。



    张肃心中凛然,对那位年纪轻轻便已名震天下的镇南侯,更多了几分敬畏。



    校场上,领饷的队伍排得老长,人声鼎沸,喜气洋洋。文书唱名声、银子碰撞声、士兵道谢声不绝于耳。



    唯有李逵一人,孤零零地站在校场边缘,双目赤红如血,看着这“众叛亲离”的景象,胸膛剧烈起伏,喉间发出野兽般压抑的低吼,却又无可奈何。他深知,此刻若再强行弹压,只怕立时就要激起兵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