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王府派系(3/9)
方有司临机处置之权。于地瘠民贫、银钱匮乏之处,可奏请暂缓“折银”,许其以粮帛实物完税,或酌减折纳比例。待市易渐通,民力稍苏,徐图更张。总以“不伤民本”为第一要义。
某提兵之人,本不当妄议朝政。然目睹青州血泪,耳闻小民悲号,深感此弊不革,非但新政难成,恐生民怨沸腾,动摇国本。
昔圣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今小民救死不赡,焉能责其守礼奉法?新政之利,在乎长远;安民之策,贵在得宜。
望公卿垂念生民之艰,新政之重,速降明诏,则万民幸甚。
书毕,复又从头细览一遍,见字迹工整无误,方将亲兵唤至近前,把奏折递与他,沉声道:"你速去寻王衡王大人,将他所上奏折一并送回王府。"
亲兵领命,诺诺连声,转身疾步而去。
杨炯立在窗前,瞧着亲兵身影消失在月洞门转角,一时间心潮翻涌,心事重重。
他比谁都清楚,如今梁王府内早已分作两派。一派是石介为首的新政激进派,一派是叶九龄领头的缓进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派虽都拥护新政,行事做派却如泾渭分明。激进派如烈火烹油,缓进派似温水沏茶,单看这青州地面便知分晓。
青州府尹王衡是叶九龄同期,此人虽性子急躁些,却懂得拿捏分寸。今日孤身领衙役直面暴民,分明是还想以怀柔之策推行新政。
可那转运使秦三庆却是激进派的铁杆,平日里整治豪强便手段狠辣,此番暴民作乱,十有八九是他暗中推手,想借乱局将那些抗命的豪强一并铲除。
若让他得了手,各地官员争相效仿,届时朝廷以新政推行论功行赏,怕不是要催生出握有厢兵的新政集团。这等军政合体的势头,恰是杨炯最不想看到的。
用兵刃解决事端,好比快刀斩乱麻,虽能一时爽快,却只合乱世急务,如何做得长久?
正因如此,他才拼力保下王衡,这青州总得有不同的声音相互制衡。虽说此次上书或会引得师门内部分歧,却也是他作为王府嫡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