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燕大的“吃饭”福利(4/5)
实则对教育界很有影响。小小一个校报,里边的人各自都有来头。有个叫卫国英的女编辑,恰好也在校报的办公室。她是专业编辑,特地被调来校报的,业务熟练,总能很快的把事情做完。卫国英正好有空,她见状道:“小马,你怎么了?”马亚楠才说出:这是一篇“烛光『夜』话”。“什么烛光夜话?做新闻,不要藏头藏尾,搞大学生文学那一套。要让读者立刻知道写的什么。否则,他们就会失去兴趣。”“这是余切的烛光夜话。”“什么余切?是哪个余切?”“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余切!”只见到卫国英那脸瞬间转成红色,然后又是白色—最后卫国英说:“我来帮你看看。”等马亚楠过来了,卫国英又小声道:“小马,你以后见到余切了,千万不要说我讲过那些话。+一张a5大小的稿纸铺在桌上,就这一会儿,其他人都来凑热闹,外圈的都垫著脚往里看。“余切终於让咱燕大发文章了?”有人说。一个冷知识:燕大內部刊物很久没有刊登过余切的。上一个这么干的是五四文学社,被余切搞的半死不活。这是一个不逊色於校报的数十年文学团体,如今却丧失掉了影响力,被新现实社团取而代之。连社长骆一禾都“叛逃”了。眾多编辑快速看马亚楠写的稿件,了解情况马亚楠解释道:“我总觉得余老师的话有些问题,可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什么问题?谁敢说他有问题。卫国英道:“不是问题,就是一些逻辑上的缺失。余老师说没有长久的成功,为何他总在成功?他贏了一次,两次,三次—-他贏得太多,以至於他谈论起失败来,都好像是很有了解。”確实是个大漏洞。好比一个中彩票的告诉你,不要相信运气。全天下就他不能说这句话。不过,老练的卫国英还是找到了弥补方法:“余切的成功,不就是別人的失败吗?有的人会长久的成功,大多数人会长久的失败,余切说的正是这大多数人。”全编辑部立刻行动起来,把这篇稿子修了一番,迅速发到校刊上。余切这边直接找到胡岱光捐钱“你又要捐钱?”胡岱光呆住了。“这不是直接捐钱,而是一个动態的『吃饭”奖学金。而且不是由辅导员,或者某一行政主管来决定的,决定这个的是食堂员工。”余切开始和胡岱光说这笔钱要如何用。他要捐五十万块钱,先试行一段时间。如果效果好,可以请到社会上其他企业来赞助。一生装逼不弱於人的牟期中可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