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印刷厂罢工(4/5)
,玻璃也是的。他找了个工人问:“能不能让我一个座儿,我要去前面看,我看不到余切了。”“你看不到!我还看不到呢!凭啥让你!”“我是,我是……王濛。”“王濛是谁?关我屁事!”王濛吃了个闭门羹。张守仁觉得太有意思了,撇了撇嘴,心里想:你写的那个“意识流”才是真正的抽象,人家印刷厂工人这辈子也不会看。最后,这两人在高厂长的安排下,顺利挤到了最前面。这台上光彩四射,台下却恰好一片黑影,在这种光差之下,余切是不可能看到他们的。只见到余切笑道:“我听高厂长说大家对结局不满意,我能理解,但就像是《高山下的环》一样,写出来之后,就不能更改了……从文学性来讲的话,这个是更高的,不能写的太完美了,这不真实。”“你们再想想《高山下的环》那篇,梁三喜死了后就赔了五百斤米,有的人还因为‘失踪’找不到遗体,只赔三百斤米……那可是大小伙子啊,是丈夫是孩子,就值几百斤米。他那写出来之后,中央有人看到了,我们今天的抚恤金提高了标准,原先的也追加了补偿,这是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不能改。”余切解释了一下,然后道,“但我可以给各位精缩一下这个,现场编一个明确的好结局,专门给各位来看,来听,行不行?”众人的表情,跟着余切的话不断变化,他一发问,顿时就有人答应道:“好!好啊!”余切又问:“行不行?行不行!”都说行。好,这就开始编了。王濛犹如被闪电击中啊:现场编,这什么怪物?《落叶归根》这故事很成熟,它有着商业电影带来的通俗结构,使得印刷厂工人罢工的这一段,恰好是所谓的“黑暗前夜”,情绪上的爆发点,而后就从低谷往山巅上攀登,直到彻底完成情绪上的转换。这又是个套路,但这个套路在今天的大陆是新颖的,是无敌的,《出路》、《团圆》同样有类似的情绪转换,最终读者完全无法忘掉这些故事。于是,大家听到的后续剧情,就越来越积极,就像是前面把老赵打入深渊一样,在这里,老赵开始遇见了“养蜂人”,这对夫妇面临了不亚于老赵的困难,但相互扶持,仍然恩爱。印刷厂工人感到满意!他们认真的听,眼睛熠熠生辉,什么事情都记不得了,就记得老赵带着一个工友的尸体,在回家的路上流浪。印刷厂数百个工人,时而欢声大笑,时而潸然泪下,伴随着余切的讲述,全然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