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其他类型>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蓝做的还是车吗?机器人吧!(5/12)

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蓝做的还是车吗?机器人吧!(5/12)

,可惜,人家海蓝不上市。

    现在的海蓝汽车又不差钱,同时扩种产能虽然耗资庞大,但实际也用不着动用大量海蓝汽车自身的流动资金。

    海蓝汽车的各种生产基地扩建往往是采用银行贷款,而且还是低息贷款的方式来解决,一大票地方给出了各种优惠条件邀请海蓝汽车去建厂呢,而提供优惠贷款都是属于基本条件了。

    海蓝沪城工厂,总投资达到四十亿美元,但海蓝汽车公司只拿出来了大概十亿美元左右,剩下的钱都是当地银行所提供的超低息贷款……

    不仅仅提供贷款,同时大片的工业用地以白菜价半卖半送,又提供其他各种支持。

    因此综合算下来,海蓝汽车的的沪城工厂并不需要海蓝汽车前期出多少钱。

    不仅仅大型组装生产基地是这样,其他的零配件工厂,如动力电池工厂,电机工厂,发动机(增程车型所需)等各种工厂的建设大多也是用的银行贷款!

    真正需要企业全部自己拿出来的硬开支的,则是企业行政,营销广告,渠道建设这些,然后还有充电桩建设也是一个重要开支。

    不过这些开支,和研发费用的投入对比就不算什么了。

    海蓝汽车的研发项目也非常多,规模也很大,各种研发支出非常夸张,去年就烧掉了三十多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其庞大的研发投入,让很多原本信心满满进军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投资者,看了头皮都发麻!

    普通行业里凑集三十亿美元的资金,都能硬生生的砸出来一个大型企业。

    但是在智能电动车领域里,三十亿美元也就相当于海蓝汽车一年的研发费用……

    智能电动车领域,尤其是在当下里,各种供应链都没有成熟,什么都需要自己搞的阶段里,是属于非常烧钱的行业,兜里没有几十亿美元,你都别指望能进场……就算进去了那也只能开个头,然后会面临着持续好几年的巨额亏损,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进去。

    尤其是整个行业的门槛被海蓝汽车,特斯拉这些先行者先杀进去,然后弄出来了一大堆专利墙卡着后来者的时候,后来者想要再进去,其实难度变的更高了。

    当然,骗补贴的不算!

    海蓝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