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蓓?什么蓓?”(2/6)
《夜与昼》、《衰与荣》、焦祖尧的长篇《跋涉者》.
这么一连串的名篇,都是这位亲手编辑打磨首发在刊物上的。
至于龙世辉,这位以前也是人文社的编辑。
《林海雪原》都知道吧?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了?”
“防冷涂的蜡!”
《智取威虎山》,不论是以前的样板戏,还是后来徐克拍的那个电影,都是从这部改过来的。
当时还是五十年代中期,龙世辉在一大堆来稿中发现了曲波寄来的长篇《林海雪原》。
他一眼就看出,这先天不足:语言结构上存在问题,文学性不强,只是一堆素材,可他这个题材很棒,作者的生活底子厚实。
简而言之就是,作者很有想法,但是文笔一塌糊涂。
于是他邀请作者来到京城,和曲波一起商量修改书稿,苦口婆心地给作者讲如何结构文章,如何剪裁取舍。
原稿里没有对爱情的描写,龙世辉说一部长篇全都是男子汉打仗不容易吸引读者,你可以写个女角色。
但是编辑的想法要转化为作者的文字,这绝非一日之功,龙世辉索性亲自动笔修改,呕心沥血几乎把重新改写了一遍。
里面,小白鸽白茹这个人物就是他加上的,“少剑波雪夜萌情心”这个情节也是他写的。
《林海雪原》出版后,曲波一举成名,但很少有人知道龙世辉这名编辑在背后做出的贡献,从一堆素材变成一部完整的,说龙世辉帮曲波写了半本书也不为过。
除了这部《林海雪原》,龙世辉还操刀过杨沫的长篇《青春之歌》、马识途的长篇《清江壮歌》、莫应丰的长篇《将军吟》.
不仅有茅奖作品,还有《青春之歌》这样风靡大江南北的畅销书,更是有数篇被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
总之,不论是章仲锷,还是龙世辉,这都是《当代》压箱底的宝贝编辑了。
别说《当代》了,就是在整个京城,在整个中国,这两位也是响当当的大编辑。
后来这两位也都被好事者双双选入所谓的京城“四大名编”之列。
拿“四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