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北美发行权(3/6)
比较容易争取的。
因为电影已经有了个大概,他们不用太担心好莱坞资本对电影的过度干涉。
至于投资人那边,人家看到你电影都快拍摄完了,投资的风险自然降低很多,感兴趣的投资人肯定不会少。
不过在联系好莱坞之前,托马斯和贝托鲁奇还是先去找了一次江弦。
这毕竟是老客户了。
能继续合作就继续合作,不能合作就各奔东西嘛,问一声也没啥影响嘛。
“到电影制作完成大概还需要多少钱?”江弦问他们。
“大概在两百万美元。”托马斯说。
“真贵啊”
江弦心里一阵感叹。
同时期,北影厂、上影厂一部电影的预算,均下来,连一百万人民币都超不过。
这会儿电影行业还是计划经济,上面有规定,国内电影厂的电影,每部都由中影公司以90万元每部的价格统一收购,然后再按拷贝结算进行分配。
其中七成上缴中影,三成留给省级发行公司,省公司将所得利润的20%上缴地方财政,其余80%则用于发行放映的再建设。
也就是说,国产电影厂一部电影的成本是要控制在90万以内的。
当年卖出300多拷贝在国内大火的电影《神秘的大佛》,影片制作成本仅十几万元人民币。
还有上影厂的《保密局的枪声》,影片制作成本仅二十九万元。
还有和香港合拍的《少林寺》,这个花的比较多,但也只有120万人民币。
要是有条件,和《末代皇帝》相比,江弦肯定更想要这些电影的发行权。
低廉的制作成本,高额的票房回报。
这简直是暴利啊。
可惜这些电影他都打不了主意,这些钱他也没办法去惦记,这不是能进他口袋里的东西。
他能接触到的就只有外国电影。
《末代皇帝》在他看来都已经算是最合算的了。
而一部《末代皇帝》的制作成本之高,还是让他咂舌。
数千万美元的成本。
国内各家电影厂一年的电影制作总额加起来恐怕都达不到。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