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所谓“暖”房(1/6)
“买房子就为了存信?”徐晨辉听得傻眼。
这话说的也太豪横了!
这年头,普通人就没有买房子这概念,江弦这开口闭口就是好几万,已经让徐晨辉听得够心惊胆战的了。
而且一般人,哪有那么多信要放啊?要专门买一幢房子来存!
一时间,徐晨辉都不知道该吐槽江弦赚到的钱多,还是收着的信多了。
后座上,江弦的目光已飘出车窗外,看向路旁的团结湖公园。
团结湖这两栋商品房,在80年代初期基本没掀起太大风浪。
上面儿看大伙对商品房不感冒,也就没再琢磨商品房的事情,所以下一批商品房出现已经是80年代末期,也就是89年的时候。
89年,京城三个商品房项目同时发售,东直门外十字坡的1900,永定门外西罗园的1700,广安门外红莲的1600。
这次开盘就很受欢迎了。
团结湖的房子卖了半年才卖掉。
据说,这三个小区,不到半天就清了盘,但是大多数不是个人买的,基本上都是单位团购。
再有就是方庄了,当年的亚州第一居住区,也是京城第一个富人区。
方庄的房子,理论上是商品房,甲级的1800,乙级的1500,丙级的7-800,但实际上很难买到,得找各个有指标的单位去批条子才行。
都知道刘小庆在方庄住着,据说她的房子还是找市长特批的。
总而言之,几年以内,京城除了团结湖这两栋楼,都不会有正经的商品房了。
再有一种可能就是从各个单位手里买福利房。
这会儿很多单位都有自建房。
价格也差不多,在不交土地出让金的情况下几乎等于成本价,稍微赚点儿有限。
但是不怕你买不起,就是没人敢批,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根本没人敢批。
这年代,自己单位职工还安排不过来呢,哪儿有富余的房子卖给外人啊?
人都不够住,竟然卖给别人存信?
这事儿要是让单位职工知道了,领导非得被骂死不成。
所以唐哲这房子,江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