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网游动漫> 1978合成系文豪> 第430章 《该当何罪?》(1/6)

第430章 《该当何罪?》(1/6)

    江弦从来不是被动的人。

    虽然公认的反思文学开山之作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但近两年,越来越多人认为《芙蓉镇》这篇更早发表的才应该是反思文学真正出现的标志。

    报纸上的这篇文章,把《芙蓉镇》鲜明的历史反思的方向性,说成在我们的脸上抹黑,这就有点严重了,因为它政治解读了。

    它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你《芙蓉镇》是一部樊东。

    但江弦明白,这就是在胡说八道、断章取义。

    后世营销号最爱干这种活儿。

    他皱着眉头,看向那篇批评文章的作者署名:朱大可。

    “朱大可?”

    江弦挠挠头,他好像对这个人有点印象,但又不太能想的起来,干脆给京城的万事通的李陀打了个电话去问。

    “您认识这个人么?”

    “朱大可?我有印象.”

    李陀想了想,道:“哦,这人是上海财经的一个大学语文老师,之前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叫《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提出了个‘谢晋模式’,在国内电影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哦?是他!”

    王濛这么一讲,江弦有印象了。

    这个朱大可尚且年轻,约莫二十来岁,他大学毕业以后被分去当语文老师,由于所学专业和研究领域不符,一时间失去方向,心灰意懒,无所事事。

    在蛰伏了两年以后,这货偶然一次,发表了一篇文章,是一篇诗歌评论。

    这篇文章,完全背离了批评的一般准则,很幼稚,但是有杀气,总的来说,充满奇思怪想,与其说是在阐释他人作品,不如说是在自我卖弄。

    但也就是这篇文章,让朱大可尝到了甜头,让他在文坛受到了关注。

    于是紧接着,他就对当今电影界最受瞩目的导演谢晋挥舞起了刀子,发表了一篇《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

    电影理论的著名考点“谢晋模式”诞生了。

    在后世,电影界已经可以很客观的理解“谢晋模式”了。

    但是现在不行。

    尤其是在朱大可口中,“谢晋模式”简直就是中国文化变革中严重的不和谐音!谢晋拍的电影就是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