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平等包容是个笑话(1/5)
最新一期的《模拟科幻与现实》上公布了他们“创想奖”科幻征文比赛结果。历经5个月的初审以及复审,杂志赛委会终于得出获奖结果。其中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两篇,三等奖九篇。江弦一眼便看到《饥饿游戏》位于两篇二等奖之中,奖金一万美元。“只拿到了二等奖?”“还有高手?”他扫了一眼一等奖,是他没听说过的一篇。《琥珀中的太平洋》。作者江弦也没什么印象,名叫费利西特,的关键词为:仿生人/机器人/复仇。江弦心想着莫非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带着些微的郁闷和不服气,读了一遍《琥珀中的太平洋》这篇。也是未来主义,时间是数万年后,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的居住地不再是城市,而是一枚一枚“琥珀”。这个“琥珀”的设定有点意思,不过在江弦读来,并不算写的特别出彩,写法比较老套,也没写出什么深度,放在一堆科幻当中看的话,《琥珀中的太平洋》平平无奇没太大亮点。“这也能拿第一?”江弦不大理解。当然了,对此感到不理解的,绝不止是江弦一个人。参与“国际写作计划”的好些个作家,对《饥饿游戏》这篇都有关注。一来,这是江弦的,江弦是他们这一批“写作计划”当中最受大家关注的作家,因此一有新作品发表,就迅速在作家圈子里传开。二来,《饥饿游戏》写的确实是好看。虽然是科幻,欣赏群体大多为青少年和科幻迷,但其中的反乌托邦主题,以及文化隐喻,例如,明显带有的《荷马史诗》元素,都在文学性上为这篇增添了不少色彩。“听说江弦拿到的这个奖项,奖金可是有足足一万美金!”南韩的作家C感叹说道。一万美金,那得做多少斤的泡菜啊?!“一等奖可是3万美元。”东德的女作家达妮卡说,“我完全认为江弦这篇能够拿到一等奖!仅凭他的想象力这个奖就应该给他,那篇拿一等奖的作品我看过了,和《饥饿游戏》相比非常的平庸。”“那是怎么拿的第一?”作家C奇怪起来。“这就要问赛事委员会了。”达妮卡冷笑一声。其他作家很快意会,纷纷感叹。“看来美国也不是处处自由和平等。”爱德文的办公室里,几名老师也谈论起了《饥饿游戏》获奖的事情。毕竟获奖的可是他们“写作计划”的邀请作家,爱德文他们要对此事有所关注。坐在一旁的叶维廉教授说,“江弦吗?那位中国作家?之前在聂华苓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