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合成,风靡全球的畅销小说!(3/6)
外的读者,恐怕很难。
文化交流是要循序渐进的。
老外读不懂《红高粱》和《最后一个匈奴》里的那些情感,这是缘于国内文化传播的受限。
我们之所以参加这个写作计划,为的就是文化交流的事情。
我在想,既然有当下魔幻主义这么热门,你又有这方面的创作天赋,为什么不深耕深耕,写一部包含着中国文化,又能让外国人看得懂的魔幻主义。”
闻言,江弦脸上出现几分意外之色。
陈老师,你这不是和我想一块儿了么?
他胸有成竹,不仅脑海有这样一篇,甚至他已经写了一点。
可脸上依旧故意犯难。
“陈老师,那样的作品,写起来可不容易。”
“我知道。”
陈映真说,“不好写是肯定的,这样的作品恐怕寻常作家一生都不敢触碰,但是我看了你的以后,我觉得你不一样,在当今的中国文坛,恐怕你是唯一能够驾驭这样作品的人,除了你,我几乎想不到别人,连我也做不到。”
陈映真这马屁拍的江弦脸皮有点承受不住,他连忙自谦道:
“陈老师,您客气了。”
陈映真说,“我不是客气,我很珍视这次文化交流机会的,所以希望能借此机会,让世界上更多读者看到、了解到咱们中国的文学发展多么优秀,并没有落后于法国、英国那些国家,这就需要一些中国的作家,去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
陈映真想在世界文学上塑造一个来自于中国的文学明星。
但是国内的作家,创作基本上是柔美感情和写实格调,很难从这个框架里跳出来。
所以陈映真看中了江弦,觉得他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写得好,是国内文学界罕见的人才,鼓励他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挑战。
因为这事儿如果江弦也不做,那真找不到什么人可以做了。
“创作这样一部作品,我知道很难,对于任何作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全身心、长时间心无旁骛的投入其中,耗费的时间、心血难以估量。
但如果能够成功,对于中国文坛而言,这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