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四大作家赏足(3/7)
”
老作家们不屑的背后,也是他们对中国军事文学创作经验断代的担忧。
中国的新军旅作家面临着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问题,可以说这影响了军旅文学创作的发展。
然而看过《红高粱》这篇以后,这帮老军旅作家们都是赞不绝口的夸奖。
对江弦能写出这样的感到深深的不可思议。
光未然同样是觉得不可思议。
他至今记得,江弦在作品研讨会上说过的一段话:
“我固然没有见过日本鬼子,但我可以通过查资料来解决。”
光未然当时听完忍不住笑了。
这样的说法,就像是出自一个孩子之口,听起来天真烂漫。
但说这话的人是江弦。
这位作家,能写常人之不能写。
依靠着他天才的创造力,拿出了这么一部令老军旅作家信服的战争文学作品。
“主编,你看这封信。”
王扶找到光未然。
光未然戴上老花镜,一看,这是一封来自高密县的文化馆的信件。
“高密.高粱高密辉煌,这不就是里的那个高密?”
“没错,就是他们当地的文化馆来信。”王扶兴冲冲的说。
“我还以为这是江弦虚构的一个地方,没想到真的有。”光未然来了兴趣。
这里要解释一下,《红高粱》里的高密,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这是莫言的家乡。
至于高密的东北乡,这就是虚构的了,不过莫言似乎很喜欢这个东北乡,不管是还是散文,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这个东北乡。
后世,当地为了促进旅游发展,东北乡就和芙蓉镇、凤凰古城这些原本虚构的地点一样,变成了个真实存在的乡镇。
光未然带着浓浓的好奇,将这封信仔细读了一遍。
在读到末尾处,高密文化馆领导希望江弦谈一谈他和高密之间的缘分,光未然同样对此感到好奇。
他对王扶吩咐道:“你去帮高密县的同志,把这封信给江弦送过去,然后再试着和他再约一篇《红高粱》的创作谈。”
此时的江弦,才刚和路遥一块儿风尘仆仆的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