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高粱红了”(2/6)
浮现出一抹遗憾之色,他叹一口气,“那看来我和这篇还是差了些缘分。”
顿了顿,又试探着问。
“江弦,我能看看么?”
张守仁这么一说,江弦就有点PTSD了。
这些当编辑的,没一个讲武德。
上次《芙蓉镇》被《当代》的刘茵要去看,说是就只看看,结果最后强行霸占,还是他跟王扶一块儿去要才要回来。
这事历历在目。
若是这篇又被张守仁看上,两人关系这么铁,他可不想因此生出什么嫌隙。
张守仁看出他的顾虑,“你放心吧,我就只看看,既然你已经和《人民文学》说好了,我就是再喜欢这稿子,也不能让你言而无信啊。”
见张守仁已经说这样的话了,江弦便点头答应,“那这稿子老张你就拿去看看吧,刚好给我提上点修改的意见。”
他对张守仁比较放心,相信张守仁能够“体面”。
当然了,如果他不想“体面”,那江弦能领着《人民文学》的编辑去让他“体面”。
更何况,江弦不介意给张守仁看稿子。
他总觉得,给张守仁看稿子,能收获一些东西。
上次把《高山下的花环》拿给张守仁,对方就很细心的给他指出了‘的’与‘得’的不同用法。
江弦帮着张守仁一块儿,把散落一桌的稿子全都整理起来。
清一色的大绿格子稿纸。
张守仁一看,“怎么又是人文社的稿纸?”
在他记忆里,不论是《高山下的花环》的手稿,还是江弦所写的创作谈,似乎都是用的这种稿纸。
“他们的稿纸好用,我对这种稿纸情有独钟。”江弦笑着解释说。
张守仁抹抹鼻子,心领神会。
他是当编辑的,有些作者喜欢“贪污”稿纸的事情自然清楚。
人文社算是摊上了个江弦。
俩人整理出厚厚一沓手稿,摞一块儿大概有十多公分,不到300页的样子。
张守仁心里一算,大概是十二、三万字左右。
“一部中长篇?”
他看了眼手稿的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