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立足点(3/6)
“少一篇评论就少吧”江弦犹豫片刻做出决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若是真按照冯沐同志所说的一样,修改了《花环》,那我这篇的理念就大打折扣了。”
张守仁知道他说的理念是什么。
在引子当中,江弦曾假托赵蒙生之口,说道:“描写战争的作品没有战争的真情实感,把本来极其尖锐的矛盾冲突磨平,便失去了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力量”
若是因为冯沐一篇评论,他就去把文章中的冲突磨平,那真是得不偿失。
“江弦同志,你先别急着放弃,我还有个想法。”
张守仁给他支招。
“你先按冯牧的意见做修改,把修改稿交给他,争取让他同意写评论。”
听话听音,都是成年人,江弦马上猜到张守仁的想法。
他是想江弦用修改稿让冯沐给他写好评论,写完以后,《十月》这边再发表《花环》尚未修改的原稿。
这帮编辑们可真有招.
“还是算了。”
他婉拒了张守仁的这个提议。
按照张守仁的提议去做,他当然能白捡个大便宜,届时文章发出,冯沐也一定也不会对此说些什么。
就是太狗了。
和他的做事风格不相符。
再说了,这么算计人家冯沐,等人家知道真相,心里或多或少肯定会觉得不舒服。
这种有可能得罪人的事儿江弦就不干了。
“老张,我回头去找冯沐同志聊聊,再试着和他争取争取,实在不行那就算了。”
“这好吧。”
见江弦这样决定,张守仁自然也不会反对,只是希冀着江弦能说服冯沐。
《十月》已经准备好给《高山下的花环》发杂志头条,在张守仁的构想里,如果同期能配发冯沐写的评论,那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这一天,在靳少先的引领下,江弦来到了木樨地这一片。
冯沐如今也住在木樨地高干楼里,政策落实后,许多老干部、老文化人都住进了这栋楼里。
“陈荒煤同志也住这栋楼,他是高层,冯沐同志住在低层。”靳少先介绍说。
坐电梯上楼,敲三下门,很快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