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增补版(4/6)
,酒瘾又犯了。”
文坛有个“酒中四仙”的说法,这四人分别是:林斤澜、陆文夫、汪曾祺、程绍国。
林斤澜被叫作酒痴,偏爱高度的白酒。
江湖传闻,在林老师家的客厅里,有两面墙,一面上摆满了书,另一面上则全是酒瓶,就连家里卫生间的壁灯都是酒瓶形状的。
江弦取来一瓶老白干,利利索索倒上,“我的理解相当浅薄,就是胡乱写写。”
“你这就是藏拙了。”
李陀轻抿一口白酒,“江弦,可别叫我们这些个老家伙都坐下求你。”
江弦无奈,只好坐下来,说了些他对新的理解简单给李陀、林斤澜他们。
“其实在我看来,说这种写法是新,不如说它是反,所谓的新无非就是个反的写法。”
“反?”张洁两眼放光。
江弦淡淡解释:“咱们的现代基本起源于英法,写法是吸收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这些作家的伟大经验。
反则是一反常态,将此前的写法完全进行否定,我们作者彻底反过来,不再是故事的创造者,而是一个叙述者,没有动机、没有目的,要表现出完全的冷漠,任由故事在那里发展.”
众人听得全神贯注,新不好理解,从反这个角度理解,瞬间清晰很多。
一时间心间都有些明悟,而越是明悟,就越对江弦感到敬佩。
都是老作家,此刻自然能想明白,江弦那篇《许三观卖血记》看着通俗易懂,其实对技法的要求,完全不比其他技法更容易。
写文章,写的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写事件,又要写:起因、经过、结果。
江弦并不按照这样的传统结构去写。
他是只通过一句句的对话,浅薄而冷漠的,无形的控制剧情无厘头的进展。
读者看过以后,又没有缺失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信息。
“不容易、真是不容易。”
李陀忍不住感叹:“江弦算是给咱们国内开了先河,这个先河开的太漂亮了。”
刘绍棠搁下酒杯,若有所思:“我今天可不能喝了,免得等下回去糊糊涂涂把这话全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