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诸君入我怀(5/6)
“江弦同志,没想到您这么懂电影啊?!”侯咏吃了一惊。
陈皑鸽说,“江兄可是《电影创作》的副主编,放北影厂里那是文学部副主任那一级别的,天天琢磨,肯定比你懂电影。”
“行了、行了。”
江弦笑笑,抽了口烟,语气淡然,“别喊我江弦同志了,以后既然都一个剧组的,都是自己人,老是江弦同志、江弦同志的多见外啊,你们都比我年纪大一点,喊我小江就行。”
“那哪行?有失体面!”
他大侄儿陈皑鸽一个劲儿的摆手,“这样吧,以后就喊头儿。”
其他人眼前一亮。
“头儿?”
“哎,这个好!”
“成,您是我们的头儿,就该喊头儿!”
江弦嘴上推辞着说不要,身体倒很诚实的爽了一下。
算是没白带陈皑鸽这小子玩儿,大侄子很有当狗腿子的觉悟。
等吃喝了个差不多,聊起事情,江弦把拍摄项目给几人详细的讲了一遍。
这会儿国内没有纪录片的概念,只有极少数的电视台专题片,所以就连一群学电影的,都有些迷迷糊糊。
不过听江弦大概一讲,众人都是一阵兴奋。
新的记录方式!
在80年代初,冲破既有的意识形态框架、寻求非主流的声音,展现个性、标新立异,是这时期年轻人的共同愿景。
无论是“星星画展”还是芒克和北岛创办的《今天》杂志,这种愿景在一个不小的圈子内已经蔚然成风。
处于同一个环境的大风气影响之下,影像方面自然也是蠢蠢欲动。
这种先锋拍摄艺术活动,正是他们心中的向往!
“头儿,我这些天查了查资料.”
张建亚给大家分享,纪录片这个概念在国外诞生都很晚,这个词是一个英国人格里尔逊提出来的,不过他没给确切的概念,所以真正的纪录片是什么,众说纷纭。
江弦直接给他明确了拍摄内容,“一集拍一个作家,这一集就来介绍这个人物。”
一伙人探讨起具体的拍摄,都是年轻人,想法那叫个天马行空。
“直接对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