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江弦的毕业作品(2/5)
有办法买到日本彩电,揣着队里养海带挣的三千块钱去广东倒卖电器了。
文讲所办公室。
古鉴之看了眼桌上摞着的稿子。
“学员们都交上来了?”
“32份,还差铁宁一个人的。”负责教务工作的陈珊珊说。
“这是怎么回事?”其他老师问了一句。
陈珊珊叹一口气,“铁宁说她假期有事儿,没来得及写,这几天正抓紧补着呢。”
“哼,别不上心,咱们文讲所也不是善堂,不是收容所,只要读了就给毕业。”
李清泉一脸严肃的强调,“我已经看过了,陈世旭那篇稿子写的不行,给个良等都勉强,让他拿回去改吧,太不像样了。”
李清泉不近人情,这是共识,他对文学艺术有着严苛的标准,这种标准绝不为人情世故所打破。
“有没有特别优秀的?”所长徐刚问了一句。
“蒋子龙这篇!”
小井老师扬起手里的稿子,赞道:“写的真好,《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打包票,这一旦发表,青年读者们肯定会给予热烈回应,我觉得能给一个特优。”
李清泉分析道:“蒋子龙同志很了解当代中国现实,阅历丰富,见的世面多,写的东西自然高屋建瓴。”
邱丽娟也扬起一篇稿子,“王安忆同志的这篇《命运》也不错,我觉得也有特优的水准。
这孩子进步太大了,刚来的时候填的个人表格里,发表作品栏只填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我还以为她受了照顾,看着茹志鹃同志的面子,加上巴金也为她说了话,没想到她一连几篇文章都很惊艳。”
“她是这批学员里最努力的了,上课的时候数她带着认真劲儿。”付鹏飞开口道。
又依次说了乔典运、贾大山、叶辛这些作家的作品,老师们簇拥着围观,互相交流意见。
这些作品需要每个老师都看过以后,最后讨论出评级。
见老师们讨论热烈,所长徐刚忽然疑惑。
“江弦的呢?怎么没有江弦的?”
他才不信江弦会在这种时候落寞。
这小子现在如日中天,一部一部作品,让文坛一阵一阵的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