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费祎(3/5)
禅诏命费祎开府治事。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新年的第一天,费祎举行盛大聚会,魏国前来的投降者郭脩也在座。费祎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毫无防备之下被郭脩趁机刺杀。费祎死后,被追谥为敬侯,他的儿子费承袭爵,担任黄门侍郎。费祎的次子费恭,娶了后主刘禅的女儿为妻,是为驸马;费祎的长女,则嫁给太子刘璿为妃。时人对费祎评价颇高,吴主孙权评价他“天下淑德”,必为蜀国肱股之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盛赞费祎、董允“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因此先帝刘备才会将他们选拔出来辅佐后主刘禅。晋朝史家陈寿评价:蒋琬方正严肃而有威仪;费祎宽厚通达而善于与人相处,两人都能继承诸葛亮定下的制度,因循而不改变,因此蜀国边境才能长期无事,国家才能保持稳定,但是两人都没能完全领悟治理小国的办法,以及休养生息的道理。但晋朝末年史家裴松之却不同意陈寿的看法,他认为蒋琬与费祎主持朝政,完全遵循诸葛亮定下的制度,从不为了功劳而妄自行动,让国家政事有所荒废,对外打退了魏国的进攻,对内保持国家安稳,治理小国的办法,修生养息的道理,没有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了。费祎主持国政的名声和功绩大概能和蒋琬相比,而且是继承了蒋琬的主政方式,虽然带兵驻守在外,但是国家庆典,以及赏罚制度等,都是费祎来决断。费祎继承了诸葛亮定下的制度,因循而不改变,因此国家才能保持安宁。自从费祎死后,宦官黄皓就开始专权。北宋史家司马光评价:费祎儒雅,性格谦和朴素,主持国政的功劳和名声,与蒋琬大体相当。在费祎出使孙吴期间,孙权每次为他饯行送别,都会准备美酒和费祎一起饮宴,看到费祎喝醉酒之后,孙权就会询问费祎国政,或者谈论世事,言辞故意刁难。费祎则以酒醉为由推辞不答,回去后将孙权的问题写下来,针对每个问题给出答案,没有任何缺漏。有一次,孙权将自己经常佩戴的宝刀送给费祎,费祎回答:“臣下虽然不才,不知道如何报答大王礼遇。但宝刀的作用,是用来讨伐叛逆,禁止暴乱的人,只希望大王能勉力成就大业,与蜀国一起匡扶汉室,臣下虽然平庸弱小,终究不会辜负吴国。”费祎担任尚书令期间,公务繁琐,费祎见识和悟性都超过常人,每次翻阅公案,抬眼看几下,就大体知道其中说什么,速度是别人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