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诗家宗祖黄庭坚(3/6)
买能力,屡屡多报数量,再高价摊卖给百姓。”“导致民不聊生,黄庭坚在诗作中对这一盐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元丰六年,黄庭坚解官太和县令,调任德州德平镇的监镇官。”“元丰七年,黄庭坚的儿子黄相出生。”“这一年的三月,他在路过泗州僧伽塔时。”“于塔前写了一篇《发愿文》,从此戒荤吃素。”“抵达德平后,当时的德州通判赵挺之正欲在德州推行新法中的市易法。”“而黄庭坚认为德州镇小民贫,经不起新法的搜刮。”“这一分歧导致之后双方不和的局面,以至于后来赵挺之罗织罪名,导致黄庭坚贬死宜州。”“宋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太子赵煦继位,即为宋哲宗。”“因年幼,由太皇太后高氏执政,高氏在政治上倾向旧党。”“她将王安石一派的新政势力一并扫除,起用司马光为相,黄庭坚于四月被诏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二年,苏轼想举荐黄庭坚为翰林学士,未能成功,最终黄庭坚被授予著作佐郎。”“苏轼的举荐遭到了赵挺之的攻击,并在奏疏中对苏轼和黄庭坚横加攻击。”“由于赵挺之的攻讦,黄庭坚在升迁著作郎后很快又被取消,维持原著作佐郎职务。”“在接连的政治逆境下,黄庭坚已无心仕途。”“他先上了一道《辞免转官状》,未获准许,接着又上了一道《乞回授恩命状》。”“乞求将朝庭的恩宠转授给自己的母亲,于是其母亲被封为安康郡太君。”“而他自己一再要求外任,不愿在京城为官。”“这一年的六月,黄庭坚的母亲病逝,朝庭赐钱物给其办丧事,他只得中断职务护母丧回乡。”“第二年正月到家,五月又得知叔父黄廉于京城病故,接连的打击更增加了他的悲痛之情。”“元祐七年,因宰相吕大防在元祐四年提举修《神宗实录》,元祐七年又兼修《神宗皇帝正史》,他举荐黄庭坚与秦观为正史编修官。”文天祥:黄庭坚的一首佳作,用典无痕,彰显出高雅襟怀。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第二首诗开篇两句描写秋风及雨后,茅堂索索、行遶空庭。表现出室中空寂、访客稀少,也传达出作者屋冷孤居、仕途寂寥的落寞。不过虽然有点孤独,但诗人却善于苦中取乐。连日阴雨,池涨水深,蛙声不断。夜深人静,明月高悬,鹊闹枝头。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