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诗奴贾岛(3/7)
官而奔波中,但他每次都是写下让人感到十分不悦的诗,他的一生都在坎坷中度过。贾岛一生写下很多诗,在晚唐时期形成流派,其影响很大。“孟郊比贾岛大了二十八岁,两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并结为了忘年之交。”“关于贾岛的才华,孟郊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贾岛的诗歌足以撼动孟郊和韩愈,若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还在人世的话,想必也会为贾岛的才华所吸引。”“有一次,贾岛前往长安郊外的月归寺,想要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僧人好友。”“来到月归寺的时候已经天黑,他连续敲了好几下门,都没有任何回应。”“贾岛认为,李凝这会可能不在家里。”“于是由感而发,在门上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这是一首苦吟之作,全诗使用了闲居、草径、荒园、小鸟、大树、木桥、大门、石头等司空见惯的景物。”“却写出了一种清幽的味道,或许只有六根清净的僧人才能写出如此意境。”“由于没有见到好友李凝,贾岛的心情有些失落。”“他在返回的路上,脑海里一直在想僧推月下门这一句诗。”“究竟是用推字好一些,还是用敲字好一些。”“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城里行走,脑海里还在想这个问题。”“而且还不停打着推和敲的手势,路人看到都觉得他不正常。”“由于过于投入,没有心思看路,贾岛骑的毛驴竟然闯进了韩愈出行的仪仗队中。”“在衙役的吆喝声中,他才突然惊醒了过来。”“身为京兆尹的韩愈走出轿子,向贾岛询问原由。”“听完,韩愈当即表示当然是用敲字比较好!”“韩愈当时堪称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分析比较有分量,贾岛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没过多久,贾岛再次返回范阳一带的寺院,继续潜心读书。”“唐宪宗元和五年,贾岛云游洛阳,拜访了时任河南府少尹的李益。”“随后,贾岛又返回了范阳老家,继续在寺院里面读书,备战科举考试。”“唐宪宗元和七年,贾岛来到长安参加即将来临的科举考试。”“他为这一天准备了九年的时间,为了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他还专门退僧还俗。”“在韩愈的照顾之下,贾岛暂时居住在延寿里。”“跟好友张籍成了邻居,两人时常交流读书心得。”“然而,尽管贾岛准备的十分充分,但他还是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当中遗憾落榜,让他感觉非常失落。”“唐宪宗元和九年,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孟郊在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