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65章 织圣黄道婆(3/5)

第365章 织圣黄道婆(3/5)

还是比较费力的,便继续寻求新办法。”“忽然,她想到了黎族脚踏车的原理,心里豁然开朗。”“马上和伙伴商量试用这一原理制造轧棉机,白天黑夜都琢磨。”“最后她们用四块木板装成木框,上面树立两根木柱。”“柱头镶在一根方木下面,柱中央装着带有曲柄的铁木二轴。”“铁轴比木轴直径小,两轴粗细不等,转动起来速度不同。”“黄道婆同两个姐妹,一个人向铁木二轴之间缝隙喂籽棉,两个人摇曲柄。”“结果,棉絮棉籽迅速分落两轴内外两侧。”“而且当时在这一片地区内都是用的比较古老的那种纺织车,那种纺织车要好几个人才能够供上一个纺织车的需求。”“而黄道婆改造之后的纺织车,把当时的纺织效率提高了三倍还要多。”“而且在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省力,所以黄道婆改进的这种纺织车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并且很快的推广开来了。”徐光启:黄道婆创新棉纺织技术,改变了华夏民族的穿着打扮。当时松江一带虽然已经种植棉花,但棉纺织技术十分落后。就连摘脱棉籽也全部依靠手工,更不要说纺纱织布了。黄道婆回到家乡后,将从黎族百姓那里学来的技术推广到当地。全面解决了从脱棉籽到弹棉花、从纺纱到织布的主要工序技术难题。黄道婆推广的四项技术更新,即捍、弹、纺、织。所谓捍,就是擀棉籽。在黎族踏车的基础上,黄道婆和当地木匠合作发明了专门脱棉籽的搅车。这样可以通过手摇或脚踏将棉籽挤出来,而不再需要费时费力去手工挑拣,极大提高了脱棉籽的效率。所谓弹,就是弹棉花。当时,松江一带用来弹棉花的弹弓太短,效率很低。黄道婆将之改为四尺长的大弹弓,并改用弹锤敲击绳弦的办法代替用手拨弦。这样既省时省力,弹出的棉花也更加蓬松洁净。所谓纺,就是纺线。黄道婆的一个重大技术革新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它不但可以同时纺三根线。而且脚踏的方式解放了双手,让纺纱的效率大为提高,质量也更有保证。这一技术,比当时的西方要更为先进。所谓织,就是织布。黄道婆有着数十年的棉纺织经验,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织布工艺流程。由此开发出众多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的棉纺织品,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道婆对棉纺织技艺的重大创新。不但改变了华夏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而且还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从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