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讽圣吴敬梓(2/6)
中人物的无奈、心酸和悲凉,又何尝不是现实。也许人在年轻时,很难有太深的感触和领悟。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阅历,方能知晓其中的冷暖和心酸。范进五十多岁时,还只是一个童生,家里贫困不堪,甚至连赶考的钱也借不到。在出榜前,范进母亲已饿得两眼昏花。不得已之下,让范进把家里一只生蛋的母鸡,拿到集市上卖了,去买几升米煮粥。后来范进中举后,众邻居有拿鸡蛋的,有拿白酒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一个人经历的起伏越大,越能看清世态真相。周进在中举前,已经六十多岁了。曾经周进勉强以教书糊口,后来被众人奚落排挤。万般不得已之下,只好随做生意的舅子,到省城记账挣钱。当周进中举后,县上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识的,也作认识。曾经瞧不起他的人,也亲自来上门贺喜。唯有大喜大悲都经历过了,才能感受到世事的冷暖和变化。或许,每一个成年人,曾有这样的体会。当身处低谷时,周围充满冷漠和残酷。哪怕穷到吃不起饭,没人愿意舍三分情义。被逼到走投无路时,没人会给你一条路走。可当人身在高处时,周围全是善心和好意。毫无交集的人,可能与你攀亲结交。曾经形同陌路的人,可能与你呼朋引伴。年少时,世人不懂人情的反复和世态的炎凉。如今明白,那不过是人性,不必去较真,更不必去在意。看清是一种能力,看淡才是更大的智慧。读《儒林外史》时,读的是官场,是科举,是秀才们的故事。后来才发现,读的不过是眼皮子底下的人和事。《儒林外史》这本书的精华,不过是六个字,人心,人情,人性。当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就读懂了真实的社会。“23岁时,吴敬梓的继父也去世了。”“然后吴家就开始上演一场争夺家产的大战,家族的纷争像一片阴霾萦绕在他的心上。”“作为出生在终点线上的孩子,吴敬梓本来可做一个快乐的富家公子。”“却被无情的大人们撕扯着,再也没有父母撑伞的他连本应属于自己的财产也被抢夺得只剩三分之一。”“由于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刺激而陷入人生低谷,继而便过起了纨绔子弟一般的生活。”“常年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且又多出手阔绰施财他人。”“以致于后来不得不变卖祖产而维系生计,不断遭到吴氏族人和当地士坤的一再责难诟病。”“更悲惨的是,他妻子也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