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3/11)
既然清政府冥顽不灵,那他也要早点为自己做好打算了。如今看来,武昌起义的爆发已成必然,清政府的垮台也成为必然。而他要做的,就是在清政府的倒台过程中,尽可能为自己捞取到最大的利益。“而就在此时,清政府又下了一部臭棋。”“皇族内阁成立后,为了偿还列强的借款,取得外国的支持,颁布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银行。”“朝廷言而无信,四川民众立即掀起罢市、罢客风潮。”“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镇压,打死30余人。”“但形势并未因此好转,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运动。”“1911年9月,四川的立宪派、同盟会、哥老会联手闹事,围攻省府成都。”“面对形势即将失控的局面,清政府急调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率湖北新军6000人入川镇压。”“端方带来的这6000新军,倾向革命的官兵不多。”“而留在武昌的一万余新军,支持革命的约占4000人左右,另外还有许多摇摆派。”“如此以来,革命力量在武昌新军中就占了上风。”“1911年9月24日,见发动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确立由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刘公任总理的领导班子,并决定于10月6日发动武昌起义。”“会后,蒋翊武派人通知湖南共进会领导人焦达峰,约定湘鄂两省同时在10月6日发难。”“起义时间之所以要定在10月6日,是因为这一天是农历8月15中秋节,而民间一直有传言农历八月十五杀鞑子。”李鸿章:我一直担心官督商办的制度出问题,没想到在我死后还是出问题了。他实在是不能理解朝廷的决定,把铁路收归国有肯定会引发动乱的。明明那时候清朝就已经风雨飘摇了,还要一下子把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铁路收归国有,这不是逼着四个省份的老百姓爆发起义吗?他当初为了富国强兵,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官督商办是重中之重。官督商办就是朝廷成立各行业公司,由民间商人来出资建设。就比如各省的铁路公司是朝廷建立的,但由于朝廷没有银子投入,所以就吸纳民间资本进入。但官督商办的制度有一个缺点,就是产权不清晰。现在他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朝廷强制把铁路收归国有,那些出钱的民间资本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