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注定失败的洋务运动(3/12)
办理交涉事务的官僚来讲,却是一种解脱。”“他们为终于摆脱了洋人要求直入北京谈判的麻烦,并将之限制在五个开放口岸而暗自庆幸。”“齐英以《南京条约》签订人的身份在战后获得空前的权力,就足以说明这一点。”“除了广州人坚决反对洋人进入城内,发起声势浩大的运动,几个士大夫痛心疾首地编著了几本了解外国的著作外,没有迹象表明这一事件对这个体制产生多大的震动。”“中英和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加英法两国的赔款到八百万两。”“天津外国商务区对外开放,并允许外国人居住,英国割去了九龙半岛。”“甚至俄国公使以居间调停的角色,也能够诱使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巧取豪夺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领土。”“使得俄国人不费一兵一弹,便夺取了中国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即便主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侵犯,一直实行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却仍然对西方的先进技术表现出被动与麻木。”李鸿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能够主动向西方学习,白白错过了二十年的发展机遇。朝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被逼无奈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在这个过程之中,清政府应该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就像林则徐和魏源所说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睁眼看世界就好了。但可惜的是,朝廷满人不这么想,他身为汉臣也很无奈。和满人打交道一辈子,他也清楚满人是怎么想的。满人想现在就很好了,原来一个通商口岸,现在五个通商口岸就够了。就他所了解的,这种想法在满人中很常见。他时常在想,要是洋务运动的时间能够早二十年,说不定又是另一番风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有着上百年宗藩体制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从没有把西方人看在眼里。”“而战后,被西方人牵着鼻子走的大清国,仍然不能正视西方比自己强大的事实。”“清政府内外依然认为华夏文明是最优秀的,敌夷是没有文化的,学习西方就是溃夷夏之防。”“可见,比起国土国权的沦丧,文化的优越感似乎更能让清政府聊以自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条约,将华夏牢牢地禁锢在外国的特权之下,使华夏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未能摆脱这套体系的掠夺。”“英法联军攻破首都,迫使皇帝外逃,焚毁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这标志着这个自称世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