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文学之道(2/4)
被一众同僚堵得哑口无言,心中忍不住感叹。
这就是作品养人啊,哪怕李讲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只要有那些成功的作品在,就永远有人相信他,觉得他做什么都有自己的道理。
有人举手,示意有问题要问,李讲点她起身。
这是位明眸皓齿的少女,与李讲对话的时候,脸颊红扑扑的,
“李师,敢问您要传授的,是哪家的作品?还是说只是普通的诗词歌赋?”
“非圣道学说,非诗词歌赋,只是一篇儒学。”李讲说道。
这个世界,没有孔孟,自然也就没有儒家圣道。
不过,凡是与圣道学说无关的,皆可以归类到“儒学”的之中。
人们听闻,不少人顿时流露出失望之色。
因为,儒学虽然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但往往又代表着不够突出,没有鲜艳的特点。
当今天下,无论是阴间还是人间,儒学的地位都不算高,被世人所认为是一种过渡。
一旦进入蕴灵境,几乎所有读书人都会顷刻抛弃儒学,转而学习圣道学说。
因为只有拥有一技之长,读书人的战斗力才会飙升。
“世安侯还是聪明的。”一位老教师道。
圣道学说的专业性,导致了其学习注定存在门槛。
所以,无论李讲要讲授的是兵家、法家还是小说家等等。
只要是圣道学说,即便不少人是冲着李讲这块金字招牌而来,上课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会有一部分人感到无趣,起身离席。
而儒学就不同了,虽然帮助不大,但有容乃大。
无论学习的是哪一家的圣道,都不耽误学习。
所以,只要李讲的作品质量够硬,本人的讲学水平又没问题,必然可以留住六成以上的学生。
要知道,一万人的课堂,最后能剩下六千人愿意学习,已经算是一个极高的数字了。
底下的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又有人举手,这一次特别多,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