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良才美玉(2/4)
实际并不值得效忠,但阎应元这种抗击清虏的不屈精神,却值得被铭记和传诵。
此时的阎应元自是不知他在历史上会经历的那些事,因此便觉得刘升的表现未免有点夸张。
觉得刘升可能是想千金买马骨,通过他树立一个大明降官为崋部所用的典型。
虽有此推测,可阎应元还是难免有点感动。
他道:“不想区区薄名竟能为大王所知,应元受宠若惊。”
刘升听阎应元言语不像是武夫,反倒是像文人。再考虑到他能被大明任命为江阴典史,多半是有功名在身的。
于是问:“丽亨可是举人?”
阎应元道:“在下是崇祯十二年北直隶乡试举人。”
刘升微微点头,随即直入主题,“丽亨在我崋部为苦役多日,想必对我崋部、崋军都有所了解,知我等乃是为救天下百姓出水火,才举义旗,行革鼎之事。
我崋部拿下南直隶后,可谓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丽亨可愿入我崋部做事?”
阎应元虽也是读书人,却是武人性子,并不矫情。
他既已决定仕崋,又得刘升单独召见,如此重视,便没什么好犹豫的,当即作揖道:“应元愿为大王效命!”
“好!”刘升高兴的大笑,走了下来,拍了拍阎应元的肩膀。
他此时才发现,阎应元竟比他还要高出一截,怕是有一米九几的身高,而且颇为壮硕,又蓄着一副寸许的美髯,脸色也偏红。
听说武器是一把大关刀。
难怪后世有人将其当做关公在世。
阎应元见刘升并不防备地接近,心中更加感动,只觉得此人确有真龙之相,值得效力。
“丽亨想要做文官,还是做武官?”刘升准备让阎应元自己选择未来发展方向。
阎应元如今已三十岁,此前为考中举人已蹉跎多年,而且乡试名次比较靠后,基本进士无望。
只因大明武将地位实在低下,他才选择文官之路,而以他的根底,就算大明不亡,将来也难以升至高位。
据他了解,大崋如今正是用武之际,而且将士们地位、待遇都不错,大有前途。
因此稍稍思考便道:“在下希望做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