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都市言情> 我在俄国做寡头> 第687章 西腊债务危机(求催更)(2/3)

第687章 西腊债务危机(求催更)(2/3)

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西腊政夫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西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玩法后来被称为“金融创新”具体做法是,西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英镑、日元或瑞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西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



    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西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西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



    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西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西腊获得84亿欧元。



    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西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西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



    这样,西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西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西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西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



    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高盛深知西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



    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意志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时间到了这里整个欧盟也明白过来,原来西腊这个老登一直在吃空饷这还得了,就准备再次给西腊上强度查账。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