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顿弱之谈(4/6)
着他,眼神平淡。
长久的注视令他感到不安。他在外交的时候,谈判桌上才会被人揪着神色细看。
“公主想从老臣这里看出什么?”他问得不平不淡,但心里已经有些七上八下。
许栀朝他柔和一笑,“我在看,上卿您是挂念大秦更多,还是选择从心所欲。”
大秦。
秦国!
顿弱浑身一颤。
无数战争,规划,筹谋从他眼前划过去。
那不是李斯一个人,而是整个秦国。
将秦国托付给李斯,他能够承担起这个重任吗?在关键时候,他会消掉他身上的锐利而选择秦国吗?
顿弱不知道,他不敢保证!
毕竟嬴荷华刚刚告诉他了他近来几个月的疑惑——他在齐国的使臣并没有带回齐国荀子的准信。
荀子是李斯的老师,李斯连韩非都容不下,他岂能容下教授他学识的老师。
他是老了!竟然临到头,在这种事上犯糊涂!
他竟然还没有一个公主拎得清!
顿弱羞愧不已,几乎垂泪。“臣……”
只有顿弱这种同秦国关系深重,对秦国感情深厚的人,并且所有根系扎在秦国的人,才能用这种办法说动他。
许栀见好就收,立即给顿弱台阶。
“永安肆意揣测上卿之想,实在不当,还好上卿大人不与我计较。”
如果嬴荷华真的和嬴政一模一样,她就该更进一步的逼迫他跪下来向她认错,然后命令他要他在黄昏之前就出面将禁书之事的元凶追查清楚,要他去做这个挡箭牌,试一试李斯的锋到底有多利。
但她没有这样做。
她说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她还说禁书之事,大抵是因为她对李贤下手太狠而造成的误会。
外交辞令中,仁善往往是手段。所以在顿弱的字典里,‘仁善’二字不是褒义词,算是中性。
顿弱呵呵的笑了起来,想说些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