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一千零一章 进击的吕惠卿(1)(1/4)

第一千零一章 进击的吕惠卿(1)(1/4)

    包诚自是特意派人去文府拜谒的,想的就是借文彦博的虎皮来招揽人才前往熙河。

    毕竟,熙河路过于苦寒。

    别说是这关东士人了,就连沿边士人,也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游知州靠着自己的面子,加上重建横渠的口号,才将将拉了十来个横渠进士、贡生到熙州讲学。

    其中进士先生,更是只有三个。

    且还基本都是陕西人。

    没办法,天下人对于熙河路的印象就是如此。

    蛮夷荒野之地,除了蕃人就是蕃人,而且连年战火,兵凶战危。

    一般人听到熙河二字,就望而却步。

    哪怕同在西北的秦凤路、永兴军路的士人,也是如此,一听是熙河,脑袋就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般。

    偏生,熙河要人才。

    准确的说,是富起来的棉庄主们要人才!

    他们需要人来教他们家里的子侄读书,然后考取功名,进入官场,成为自己和自己身后的棉庄代言人。

    这些道理,熙河人自己自然是想不到的。

    是新来的经略吕相公教的!

    想起那位吕相公……

    包诚眼中就闪过一些敬意,同时也带着些迷茫。

    实在是,这位相公的行事风格,过于特立独行,叫人看不懂,猜不透,甚至不知道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而且,他的能力和精力,都太过变态!

    其到任时间,虽然不久,但做的事情,却超过了前任赵相公在任三年!

    其刚刚到任,还没进经略府的官署,就带着人把熙河诸州走了一遍。

    还询问了棉庄的雇工、视察了各地的渠道,问了地方上的宿老。

    然后就拉着,各地的实力派,坐在一起开了个会。

    就是在那个会上,吕相公,提出了一个问题——向、高两位国亲,迟早要回三衙喝茶。

    前任赵相公,虽深得天子信任,但到底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致仕了。

    一旦如此,各地棉庄,大家拿什么来守?

    要知道,大宋士人,可是厌恶以人为奴的。

    熙河棉庄,虽嘴上说都是雇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