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九百七十八章 扬王的‘美好未来’(2/5)

第九百七十八章 扬王的‘美好未来’(2/5)

等到赵煦的父皇即位的时候,大宋朝的政治体制就和之前,截然不同了。

    已经是文彦博口中的‘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形状。

    道理很简单——你家的皇位,是我们帮着拿到手的!

    这个天下,是靠着我们才稳定的!

    陛下不依靠我们,还能依靠谁?

    所以,等到赵煦的父皇即位,哪怕皇亲国戚,宗室勋贵,也要受到舆论监督了。

    因为,过去这些人的靠山,现在开始和士大夫合作了。

    而在现代留过学的赵煦,对此其实有更清楚直观的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庆历兴学和熙宁兴学,是大宋社会经济在过去的百五十年中,不断发展的必然。

    富裕起来的商贾、地主,当然想要获得政治权力。

    而最好的获取途径,就是科举。

    而想要科举就要兴学。

    这是历史大势,浩浩荡荡,不可违逆。

    违逆者,必将被历史车轮碾碎!

    而通过科举获得了权力的新兴士大夫们,当然想要主导天下,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秩序。

    所以熙宁变法,也是如此。

    哪怕赵煦的父皇,不想变法,也会被推动着去变法。

    无他——不变法,不改革,不对既得利益集团动刀子。

    通过庆历兴学涌现出来的年轻士大夫们怎么抢班夺权?

    难道,吕惠卿、曾布、章惇们,会傻兮兮的等,等着那些老登自己退出历史舞台?

    笑话!

    同样的道理,赵煦上上辈子的元祐政治,必然失败。

    因为熙宁兴学运动崛起的新兴士大夫们,不会甘于寂寞。

    司马光、吕公著、苏轼们想要拦着这些人进步?

    实在是做梦!

    心中想着这些,赵煦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看着丰稷的弹章。

    按丰稷所述,扬王颢起初是指使人到蜀地去索要蜀锦的。

    但被成都路转运使兼知成都许将严词拒绝。

    此事,在成都那边甚至不算新闻——因为,当地士大夫们都知道,许将拒绝扬王颢使者的无礼索要。

    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