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死人比活人有用(2/6)
医们为基础,在汴京城开设了大量的熟药所。
这些熟药所向底层的汴京百姓,提供最基本的医药供给。
大量的廉价熟药制剂,被推向市场。
虽然说,赵煦的本意,是因为担心瘟疫在京城中流行,进而影响到他自己的小命。
但,这依然让汴京人受益无穷。
这也是赵煦在坊间,名声特别好的缘故之一。
那些定期到福田院义诊的实习军医,那些熟药所内,坐诊的太医官,以及,一包最低十几钱,贵不过百来钱的,各种风寒熟药药丸,即使是最底层的汴京百姓,也能买得起。
虽然这些熟药,主要都是些治风寒感冒的成药。
疗效也是不一。
可胜在廉价易得啊!
譬如今年夏天,汴京城爆发了一场流行性的风寒感冒。
但,最终,死亡的病例不过数百人。
且多以老弱为主,青壮年几乎无一死亡!
这简直就是奇迹!
过去,像这样的疫病流行,只要爆发,哪次不是几千上万的死?
当然,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有药外,可能更多的,还是贾种民领衔的街道司,在汴京城的公共卫生上,成绩斐然!
街道司,靠着向汴京商户和豪宅的主人,收取各种物业费、卫生费,然后雇了几千的老人、妇女。
每个月给他们发两贯钱,并管一顿午饭,让他们去打扫街道卫生、清理粪便以及各种生活垃圾。
这使得汴京城的卫生情况,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街道上,再也没有各种牲畜粪便堆积的情况,各厢坊的水渠里,也再也见不到,蚊蝇乱飞,恶臭无比的事情。
此外,可能也有元丰八年的旱灾以后,苗授率领三衙禁军,在汴京城里,大量凿井的缘故——苗授带着的凿井队伍,在两年中,凿了上千口水井。
虽然,其中大部分的水井,被这些家伙,拿来当成了营生,做成了长期买卖。
这使得坊间闲汉们在‘三班吃香,群牧吃粪’的俗语后面,又加了一句‘三衙吃水’。
可现代的实践已经证明,干净的饮水,对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